【央视新闻】中国之声: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5-03-28    来源:<!--<$[信息来源]>begin-->央视新闻   关键词:

生态环境部3月26日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这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碳交易市场,就是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覆盖了发电行业,这次扩围之后,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这些碳排放大户都会纳入其中,预计将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当前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如何?扩围之后又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制度安排,也是国际通行的气候治理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上线交易,成为当前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裴晓菲: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发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效果逐步显现,全口径电力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了8.78%,减排成本降低大约350亿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碳排放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制度,可以将国家碳减排目标直接转化为企业的减排责任,通过精准核算碳排放、科学设置碳排放目标以及灵活选择碳减排手段,实现对碳市场覆盖行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有效控制。裴晓菲坦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仍处于建设初期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市场当前仅覆盖了发电行业,参与主体高度同质化导致市场活跃度低,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裴晓菲: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除了能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扩围也可以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分析,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我国除了火电行业之外的高排放行业,具有碳排放量大、碳排放强度高、高碳锁定效应强等特点。此次将这三个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可以加快出清落后产能,推动行业从“高碳依赖”的传统路径向“低碳竞争力”新赛道转变。与此同时,碳核查、碳监测、碳咨询、碳金融等新兴领域也将迎来快速发展,催生新的产业机遇。

马军:因为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个行业的碳排放强度非常高,一旦不能践行节能减排,就会造成很强的“高碳锁定效应”。纳入碳市场的管理,可以促使一些落后的产能更快地淘汰,推动这三个行业从过去对化石能源非常高的依赖向低碳转型,加快低碳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能发挥出另一个作用,那就是这三个行业现在都存在产能过剩、“内卷式”竞争非常严重的问题,通过碳市场的建设,也可以促进这个问题加以解决。

碳价为新纳入行业企业开展气候投融资、碳配额质押等碳定价活动锚定了基准价格。马军介绍,在完善碳定价机制方面,此次扩围实现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单一”管控向“多元”转变,将更多边际减排成本不同的主体纳入市场统一管理,不仅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也有利于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投向这些行业。

马军:这次扩围除了将会使碳市场从一个行业转变到多个行业以外,同时还纳入了更多排放的源头,之前管控的主要是能源活动,因为火电的碳排放主要是以能源活动为主,但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个行业中工业过程的排放也相当大,所以将这部分也纳入进来。同时,之前只是管控二氧化碳,这次转变为多种温室气体都被纳入管控,这样也会更有效地去发挥碳市场的作用,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

作为全国试点之一,湖北碳市场自2014年便将水泥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首批进入湖北碳市场交易的企业,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曾花费3000多万元购买碳配额进行碳配额履约。切肤之痛让这个传统企业走上了减排降碳的转型之路,近三年,累计投入10亿元开展降碳升级改造,目前,企业已经能够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将富余的碳配额卖给其他企业。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碳资产管理处处长夏枫表示,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要求,公司已经在部分厂区提前进行降碳改造。

夏枫:我们正在各个工厂试点安装二氧化碳的在线监测设备和平台,从原来人工测量碳排放的粗放管理方式转变为更加精确的测量体系。平台顺利搭建后,测量数据会更加精准,我们也能够实时掌握公司的碳数据,根据碳排放量来精准判断碳配额的盈缺情况,帮助更好地制定交易策略。

为了碳市场扩围,生态环境部近年来开展了包括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在内的高排放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核查工作,先后发布了6项技术规范,其中就有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核算报告和核查指南,升级改造了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能力建设培训。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目前,扩围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接下来将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个阶段,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裴晓菲:2024—2026年度是启动实施阶段,2027年度以后是深化完善阶段。对于三个行业比较关心的配额分配问题,我们将继续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额。近期,我们将组织三个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要求,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压实相关主体责任、实施“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开展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考虑到这项工作的专业性,我们将加强对企业、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技术服务机构的专题培训,实现新纳入企业培训全覆盖。

新闻链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1081847678185011341

资讯来源:<!--<$[信息来源]>begin-->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