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构网或迎大爆发!储能核心设备PCS将成技术“主战场”?

发布时间:2025-02-07    来源:国际能源网   关键词:构网型储能变流器,阳光电源,PCS产品,

截止2024年底,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高电力电子设备接入正将传统电网推向“临界点”。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构网型储能不仅能够帮助新能源消纳,同时也成为维持电网稳定的重要一环。而构网型储能的核心器件构网型储能变流器(PCS),因其技术的复杂性,或将成为企业破除内卷“杀出重围”的重要阵地。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PCS主要扮演“跟网”角色,即跟随电网的调度指令运行。然而,随着新能源比例的不断提升,电网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也在增加,PCS需要从“跟网”向“构网”转变,承担了更多主动去调节电网的角色,以支撑电网稳定运行。

阳光电源光储集团PCS产品总经理陈鹏

构网型储能对电网未来几十年的长期稳定至关重要,但相关PCS的技术门槛很高。阳光电源光储集团PCS产品总经理陈鹏讲到:“构网型PCS不仅需要快速响应和高过载能力,还需要在复杂的电网环境下实现精准控制。这对PCS的设计和算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当前,掌握10秒内实现300%瞬时过载,并精准控制电压源特性以抵御新能源随机扰动等技术的企业,行业内只有寥寥几家。而在行业低价内卷的当下,这也成为了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

破局“内卷”,打造领先

为了保证PCS的高效性能。依托28年电力转换技术实践经验,阳光电源从储能系统层面出发,通过PCS、BMS、EMS等核心设备自研,实现系统间高效协同,保障PCS等设备和技术的高效性能。

首先,阳光电源提出“因网制宜”理念,依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满足PCS涉网的不同算法和设计需求,同时帮助BMS、EMS等高效协同,提高电池管理、系统级协调能力,实现精细化能量管理、减缓衰减、提升响应速度等。

其次,帮助更安全的系统控制。储能系统内的各种元器件,特别是电气连接点众多的直流侧更需要管理。为此,阳光电源PowerTitan 2.0革命性首创“交直流一体化”极简结构,把PCS融入电池柜,有效减少直流侧安全隐患;同时搭载最新储能直流拉弧检测技术,在出现短路、反接时,通过PCS迅速识别并分级关断灭弧。此外,还有“一簇一PCS”对电池精细化管理,PCS内置多种保护机制,如过压/欠压保护、短路保护及温度监控等,帮助整个储能系统更安全稳定地运行。

此外,仿真验证保障项目安全高效落地。“电网的很多问题只能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陈鹏说道。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技术难题,阳光电源搭建仿真平台,设立专业团队,通过“因网制宜”适配不同场景对PCS等设备的不同需求,确保储能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的电网环境。

陈鹏解释道,“我们建立的微网仿真实验平台,通过仿真识别储能系统在实际并网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验证PCS的性能。”这样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还为阳光电源在构网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阳光电源PCS解决方案总监邵贤林

通过谨慎的前瞻性布局,项目最终大量安全落地实证。目前业内关心的构网核心难题如VSG、黑启动、无缝切换等,阳光电源早在10年前就依托“电压源”的设计思路开始突破并落地实战,如西藏措勤微网项目、印第安纳州构网型黑启动项目、东南亚首个“绿色工厂”无缝切换构网项目等。

截至2024年,阳光电源构网型储能系统已有12GW+,包括广西涠洲岛储能黑启动项目,西藏乃东才朋电力保供项目等。

“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的能源消纳和供电难题,还提供了相当宝贵的经验。”阳光电源PCS解决方案总监邵贤林表示,“通过项目实践,我们验证了PCS在复杂环境下的构网能力和稳定性,为后续项目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PCS将如何持续“领跑”?

“目前,阳光电源PCS已提供全覆盖的技术方案,具备高效率、高安全、强涉网的特性,适配当前主流的储能技术路线,并帮助储能系统适配不同国家的电网环境,覆盖沙戈荒、丘海滩等全场景。”邵贤林介绍道。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PCS技术还在朝着智能化、高功率密度和强涉网性能的方向继续演进。阳光电源正在积极探索新一代PCS技术,通过智能化管理和高效能量调度,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未来,PCS不仅要满足电网的基本需求,还要在智能化、高功率密度和强涉网性能上实现突破。”陈鹏告诉记者,“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PCS技术的创新,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资讯来源:国际能源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