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峡故事
时光荏苒,20余年前,我参加三峡工程建设,从一个懵懂少年,迈入而立中年,当年在三峡工程工作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至今历历在目。
1996年,我在宜昌参加完各类培训后,接到通知去三峡工程报到上班。那时的通信和交通非今日可比,三峡专用公路尚未通车,西陵长江大桥也未建起,进三峡,到东岳庙都比较耗时。我拿着报到所需的证件,转了好几趟车,穿了3个隧洞,从早上出发,差不多四五个小时才到达,找到单位都已经过了饭点。单位的同事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经过一下午的忙碌,我在工地安顿下来。第二天,就以一名三峡建设者的身份进入工作状态。
参与三峡工程建设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机器轰鸣的开挖基坑、高耸入云的起重设备、川流不息的车辆……宽阔的工地上,放眼望去全是忙碌的人群,我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这个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伟大工程的分量,感受到了为此梦想奋斗的葛洲坝人的自豪。
1996年,三峡工程建设重点围绕着1997年长江截流而忙碌着。我们承担的下游引航道工程,又必须确保1998年5月1日通航。可以说三峡工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一切都由集团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安排,大家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工地上的大喇叭。每到中午吃饭时,我们就能听到轻松的相声和歌曲。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听着广播,仿佛忘却了满身的疲惫。到了下午,喇叭传来了紧张的警戒、撤离通知和爆破警报声。随着三遍警报响完,轰隆隆的起爆响起,预示着新一轮工作面又将开始。我们就是在这喇叭声、爆破声、鸣笛声中,从事着现场孤石收方,钻孔进尺测量,爆破预约上报,每日开挖统计,现场填筑质量验收、检测……简简单单的工作,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耳濡目染形成了三峡建设者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单位年轻人也不少,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之余,我们的娱乐方式就是凑在一起打牌、下围棋、下象棋,或者打羽毛球、乒乓球。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放松了身心,释放了压力,也增进了友谊,第二天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我们的工作看似平淡,实则处处都有三峡工程独有的作业体系、标准和流程。人类历史上数次斩断长江的记录,开挖方量的日产记录,混凝土浇筑的日产、年产记录,诸如这些,每一个记录的产生,都是三峡工程建设者在平凡工作中积累的,离不开各个单位和行业的齐心合作。当时,我所在的单位葛洲坝基地处(1999年改名为葛洲坝八公司)承担了三峡建设所需的风、水、电、路等其他设施的保障任务。这些工作虽然极其普通,却是三峡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爱我中华,志建三峡”的信念深深地镌刻在每一名参建者的心中。
我有幸参与了三峡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建设,虽未能见证2006年5月20日三峡工程全线到顶的历史时刻,但三峡建设者的那份自豪一直珍藏在心里,水电工人的那份荣光一直伴随着我成长。那个只争朝夕的年代,那段不负韶华的岁月,必将萦绕着我,伴随集团转型升级的改革步伐,步入新的历史征程。
资讯来源:<!--<$[信息来源]>begin-->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