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动脉”火热建设
工业蒸汽具有清洁、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生产乏汽接带供热和工业供汽的热电联产模式,可充分提高火电生产热效率,同时能够降低能耗,是火电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始终在探索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路径。
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热电公司于2016年完成了一期两台机组的工业供汽改造,建成由电厂至金山开发区5公里的工业供汽管线,为园区内9家工业企业提供高于90吨/小时的工业供汽,此举开创了呼和浩特地区火电企业拓展工业供汽市场的先河,显著降低了园区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经营活力。
2024年,依托已投产的一期2×30万千瓦项目、二期2×66万千瓦扩建项目及在建的金山三期2×100万千瓦煤电联营扩建项目,内蒙古能源集团启动建设了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业蒸汽长距离输送管道——金山电厂至金桥开发区工业供汽项目,以一条贯通东西、辐射南北的“绿色动脉”,为首府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该项目自金山热电公司南侧建设两条蒸汽管道,沿新道渠敷设至绕城高速,再沿绕城高速向东敷设至金桥开发区,厂外管网线路总长32公里,沿途经过土默特左旗、玉泉区及赛罕区,可向沿途工商业企业提供800吨/小时的高品质工业蒸汽,在关键节点按照2000吨/小时的输送能力进行建设。
绿色“动脉”
项目路径跨越长,施工范围广,前期手续复杂,堪称“难攻的山头”。为此,金山热电公司成立工业供汽项目专班,主要领导挂帅推进,积极调动专班力量,紧盯建设关键环节,同时密切与属地政府的对接配合,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征地、跨越公路、铁路等难点堵点问题。管道工程划分为16个标段、22个作业面,700余名建设者紧盯目标任务,严抓安全质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冲刺项目早建成、早投运、早见效。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开工长度25公里,其中建设完成15公里,开挖完成9公里,敷设管路7公里,预计2025年二季度建成投产。
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3吨、减排氮氧化物151吨,减排粉尘18吨,环境效益十分可观。该项目在满足金桥开发区用汽单位及沿途用汽单位需求的同时,还可为管网沿途的敕勒川乳业开发区、阜丰生物科技片区、裕隆工业园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预留支线接口,一次建成的综合管架也为远期规划提供了建设条件。
随着呼和浩特各工业园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工业蒸汽的需求持续增长。内蒙古能源集团积极响应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号召,依托金山综合能源基地(金山一、二、三、四期)的产业优势,充分发挥热电企业“能源岛”效应,在此项目基础上,继续建设工业供汽母管至呼和浩特经济开发区支线管道、工业供汽中环母管至航天开发区延伸段管道,逐步建成覆盖首府各工业园区的能源动力网,在满足工商业工业用汽需求的同时,拓展乏汽制冷服务,为管网沿途冷链企业、大数据算力中心提供优质冷源保障,全力为城市招商引资提供配套服务,助力首府打造节能、低碳、绿色、创新的产业布局,实现企业与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
内蒙古能源集团以金山综合能源基地工业供汽管网建设为支点,通过蒸汽余热回收创造循环经济价值,将过去“挖煤卖煤、发电输电”的粗放模式,转化为“能源+服务+数据”的立体生态。依托管网基础建设实现与热用户的双赢,让内蒙古的“资源禀赋、风光无限”为实体经济强劲赋能。
初春时节,这条工业供汽“大动脉”正在火热建设中。这既是内蒙古能源集团献给美丽中国的生态答卷,更是能源企业驰骋“双碳”时代的铿锵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