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引进环联巨能钒液流电池、科友半导体等产业链突破性重大项目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   关键词:钒液流电池,废旧镉镍电池,光伏项目,

近日,凉山州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文件提出,紧盯10大产业链招商,引进环联巨能钒液流电池、科友半导体等产业链突破性重大项目。预计引进项目新增实际投资364.8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1885万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通过加快推进木里茶布朗和盐源牦牛坪光伏、西昌牦牛山风电、凉山矿业15万吨阳极铜扩能、甘洛县年综合利用10万吨废旧镉镍电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千方百计帮助停减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等方式挖潜增效,建议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按11%安排。

原文如下:

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5年1月8日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凉山彝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凉山州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计划草案提请州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州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州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批准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三大强州战略”,加快构建更具凉山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重大进展,凉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2024年计划执行情况。

1.预计(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0亿元左右〔2023年以来,全省18个市(州)对固定资产投资基数进行了调减,但我州未能同步调减基数。若我州能按比例调减基数,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0%左右〕;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34亿元、增长7.2%左右;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3亿元、同口径增长11.6%(自然增长7.6%);

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以内;

8.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4%以内;

9.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底盘持续稳固。地面找耕地战略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增耕地后备资源150.4万亩。在500个村开展主导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打造相对集中连片的绿色高产高效粮田50万亩,预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03.7万亩,总产257万吨,完成油料种植面积29.6万亩,大豆19.9万亩。推动70个畜禽养殖项目,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个,实施规模池塘标准化改造1000亩,全年预计出栏生猪480万头、草食畜407.4万头(只)、家禽2200万羽,水产品2.6万吨。持续推进会理彰冠石榴、盐源卫城苹果等25个万亩经作基地提档升级,经济作物总产量690.9万吨。成功创建省州级现代农(林)园区26个,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28座。新增“两品一标”11个,“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数达1600个。工业支撑持续增强。地上找风光行动取得重大突破,清洁能源技术可开发量新增约1.2亿千瓦,在全省率先启动“风光同场”“风场加密”试点项目。年内新开工新能源项目36个、装机1052.6万千瓦,全省第一;投产新能源项目24个、267万千瓦,全省第一;已建成风光新能源1036万千瓦,全省第一。盐源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十四五”建设计划。加快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凉山参与组建的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被列入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钒钛稀土产业纳入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州被列为全省航空航天、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之一。西昌华腾新材料宇航级钛合金及衍生产品、太阳集团光伏切片、喆航飞机制造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陆续落地。地下找矿产行动成效显著,已实现磷矿增储13.9亿吨、铜矿金属量增储14.3万吨、铅锌矿金属量增储23万吨、普通铁矿增储1284.5万吨、石墨矿物量增储1417万吨,稀土氧化物增储496万吨。化工园区实现“零的突破”,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德昌特色产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化工园区。建筑业提质升级有序推进,预计2024年建筑业产值达358.5亿元。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预计全年培育规上(限上)服务业单位300户,重点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西昌市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县。53个县域商业设施项目全面开工,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预计全州商品房销售面积155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13亿元,“保交楼”项目交付房产2211套,交付率达100%,24个“保交房”项目实现交付房产6943套,交付率达96.6%。会理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盐源县泸沽湖摩梭家园文旅综合体(二期)等86个文旅重点项目有序推进。邛海之滨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大石板村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越西县水韵花红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新增国家3A级景区9个。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6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以上,旅游综合收入651.8亿元、同比增长20.1%。

2.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强化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推动775个联审项目开工建设538个,竣工投用424个,1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1%。做好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项目储备库规模达2.1万亿元。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新增债券、增发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147.5亿元。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大力推进以旧换新,促成汽车置换购新2873辆,家电以旧换新7.1万台,拉动消费8.8亿元。举办各类特色促消费活动201场次,面向重点领域发放消费券2亿余元,带动市场消费33亿余元。广泛动员企业参与省内外特色展会,促成交易额逾20亿元。组织开展“宁波·凉山周”等市场拓展活动,实现凉山农特产品销售收入6.9亿元。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深度策划包装221个、总投资1752.4亿元的重大产业招商项目。举办或参与火把节系列招商、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招商活动,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4个,投资总额1097.8亿元。紧盯10大产业链招商,引进环联巨能钒液流电池、科友半导体等产业链突破性重大项目。预计引进项目新增实际投资364.8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1885万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3.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区域发展协调推进。深入实施“强州府”计划,西昌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第79位、提高6位,成功纳入全省强县扩权赋能改革试点。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59项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150个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456亿元。与攀枝花市签署《安宁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西昌、会东、盐源荣获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托底性帮扶工作有序推进。出台《凉山州支持10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十二条措施》。下达省、州级托底性财力补助资金4.6亿元,争取新增债券资金16.2亿元、帮扶援助资金7.5亿元。城乡融合互促互补。西昌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再获全省优秀等次,越西县成功申报省级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城市。深入实施城镇补短三年行动,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1066个、完工710个,全州城镇指标平均优良率提升至80%。深入实施农民进城服务保障行动,1.6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预计城镇化率提升1.5个百分点。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24.4万人,已销号18万人。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179个,“宁波—凉山”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输出农村劳动力新增7742人。全州31个800人以上大型集中安置区配套建成产业园区38个、帮扶车间13个、帮扶基地3个、其他经营主体2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完成农村危房和农房抗震改造7612户,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预计达到9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9%以上。

4.基础设施水平跨越式提升。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西昭、西香等6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乐西高速美姑至昭觉段正式通车,大凉山彝区腹地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彻底终结。金西、昭普2个高速公路项目完成招商。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39.8公里、新建农村公路642公里,新增286个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宜西高铁可研报告编制完成,攀昭铁路凉山段可研报告启动编制。增开新成昆铁路车次,经停西昌单日最高车次达76趟。会东、甘洛民用机场项目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盐源通用机场项目完成可研报告编制。金沙江下游翻坝转运设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项目核准工作。能源通信保障能力优化提升。全年发电量同比增加50亿千瓦时、达2900亿千瓦时,全省第一。攀西1000千伏特高压等9个重点电网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期调整。月城扩、普提扩、水洛扩、凉山中4个500千伏电网项目取得核准。百灵扩和47个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建成投用。攀枝花至凉山天然气管道项目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新增通信基站7378个,全州所有行政村实现5G信号覆盖,移动5G网络100%通达。水利工程建设提速推进。引雅入盐综合利用项目完成水资源配置专题论证,西昌东河、喜德米市、布拖洛嘎莫水库开工建设,会理横山、会东两岔河水库工程实现截流,盐源龙塘水库、宁南竹寿水库改扩建、昭觉斯穆布约水库完成大坝建设。雷波麻柳湾水库、会理红旗水库钻天坡补水工程建成投用。

5.绿色生态本底全面厚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州优良天数率97.5%,同比提升0.5%,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三。国考省考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推进54家重点行业企业和自行监测超标企业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风险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国家移交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改销号,顺利完成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持续开展林草“双重工程”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41.6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5万亩,有效管护湿地面积15.5万亩。建成3个古树公园和全省首个古树名木展览馆。深入开展“十年禁渔”、河道采砂、“妨碍行洪”等专项整治行动,联动开展巡河6.1万次,发现并立行立改问题276个。扎实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2平方公里。绿色低碳发展有效巩固。有序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排名全省第一梯队。建立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推进42家企业接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33个项目取得节能审查意见,保障年度能耗增量指标54.6万吨标准煤。巩固虚拟货币“挖矿”整治成果,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6.改革创新活力加速释放。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州属国有企业优化重组为“1+4+N”发展模式。涉税涉费数据共享专区建设管理和应用试点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推进,企业先租后让、弹性年限等用地方式积极试行。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科创能力持续提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个,获得全省科技进步奖7项。总投资350亿元的盐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开工建设,并纳入全省“绿电+算力”融合发展示范项目。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励磁和调速系统成功纳入国家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升级改造完成,其四吨级液氙实验测量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年度十大亮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46家,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转化储备职务科技成果16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1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5.5%。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强化与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组织80家企业参加广交会、消博会、加博会、进博会等22场专业性国际性展会,凉山葡萄首次搭乘中老班列出口泰国。全面落实外贸惠企政策,培育新增5家外贸实绩企业,预计进出口总额24亿元、增长20%。与攀枝花、宜宾、德阳、乐山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区域合作不断加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一企一策”服务机制,梳理发布惠企政策124条。争取留存电量、弃水电量33.7亿千瓦时,减少企业电费支出5.6亿元。持续推动企业登记便利化,全州市场主体累计达33.2万户。推动行政审批质效提升,办理行政许可事项26.7万件,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6.3万项、全程网办率90.6%。建成州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开展失信企业专项治理,累计完成477条信用修复。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累计融资金额842.7亿元。

7.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达130.1万人次,实现收入346.88亿元。举办“10+N”特色招聘活动248场、提供岗位25.4万个。开展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发放见习补贴2023.4万元。实施和推广以工代赈项目252个,吸纳当地群众务工1.1万人、发放劳务报酬6931万元。持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创业补贴3.8亿元。构建全链条劳务输出服务模式,建成县级国有人力资源公司31家、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209个,培育劳务经纪人1855名,组织化输出6.7万人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区制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8所、中小学68所、高中5所,新增各级学位1.6万余个,补充中小学教师2655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成果凸显,申报教学成果《民族地区零起点儿童“学前学会普通话实践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应用。高考本科录取1.5万人,同比增加2000余人。中职学校在校生达9万人,基本实现“愿读尽读”。西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现招生办学,西昌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凉山州入选全国8个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健康凉山建设稳步推进。州一医院危急重症综合救治中心、州二医院新院区、州妇女儿童医院新区、州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二期)项目整体完工。17个县(市)人民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盐源县建成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唯一一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会理市获批全国首批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西昌等10县(市)达到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判标准。创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1个、社区医院5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87.7%。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4家。社保体系更加完善。预计全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99.9万人,28.8万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代缴尽代缴”。工伤保险参保49.6万人,新开工建设项目参保率100%,为参保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2988万元。基本医保参保475.9万人、参保率95.7%。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每人每年670元,为群众报销医疗费用52亿元。纳入城乡低保56.6万人,救助标准实现“十年增”,已发放救助金23.3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1.8万名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投入资金4106.1万元,加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龄津贴惠及9.7万人。2.4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8.发展环境更加安全稳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逐步健全。优化完善24项综合性制度机制,全面构建“到位、到边、到人、到底”的全覆盖安全监管体系,生产安全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13.8%,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系统提升。深入推进森林草原火灾常态化治理,查处违规野外用火3687起,行政处罚3731人次,6起森林火灾均得到安全规范快速处置。有效应对汛期地灾,实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项目18处,主动避险转移17.9万户、57.6万人次,成功避险转移11起,避免129户424人因灾伤亡。强化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安装地震预警终端1866台(套)。有效应对“5·27”木里地震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案件查处数、刑事案件立案数分别下降35.5%、9.5%。全力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毒品治理成效持续巩固,毒情形势持续向好。会理等10县(市)艾滋病传播风险等级下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成功率均保持在98%以上,母婴传播率持续控制在2%以内,我州艾防经验被国家疾控局向全国推广。信访形势总体平稳,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100%、满意率91%。深入推进“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污名化凉山”整体呈下降趋势。

总体来看,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向好。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重大项目接续不足,部分指标不及预期。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体系不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工业化进程还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城镇化水平不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需加力。四是自然灾害频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压力依然较大。五是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少短板,与人民的期盼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2025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州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入实施“三大强州战略”,纵深推进“五大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产业支撑,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风险防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凉山新篇章。

综合考虑全州发展客观形势和现实需要,建议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完成省下达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三、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入实施“五大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全力做好“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科学规划和系统布局,开工建设普格东山风电、布拖2#地块光伏等项目,加快建设西昌牦牛山风电、盐源扎拉山光伏等项目,力争清洁能源产业总产值达450亿元。接续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钒钛、稀土、磷等战略性矿产进一步增储。加快建设攀钢西昌钒钛资源低碳综合利用示范、高端钛材等项目,大力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力争钒钛稀土产业总产值达52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加快建设四川喆航飞机制造、深圳魔方西昌卫星智造等项目。加强药材种养基地建设,加大生物医药研发力度,做强生物医药制造产业,抓好生物医药品牌培育,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凉山药品品牌”。加快建设盐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成投产4万P算力,开工建设16万P算力二期工程,积极推动布拖零碳数字产业园建设,实现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评估全覆盖,新建5G基站2900个以上。实施工业园区扩面提质行动,积极推进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力争新设立4—5个省级开发区。落实“转企升规”激励奖补政策,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户以上、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以上。全力推动建筑业提质升级,力争建筑业产值增速达到10%。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百片千亩”粮食高产片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5.3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80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58万吨以上。积极推广“粮果、粮蔬、粮烟”套种轮作模式,落实粮经复合种植35万亩、粮烟融合42万亩。新建、改(扩)建1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确保全年生猪出栏495万头,能繁母猪保持在31.9万头正常保有量区间。加快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推进9个国省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新(改)建优质桑园1万亩,种植烟叶88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37.7万担。建设省州级现代农(林)业园区20个以上。持续擦亮“大凉山”农特产品金字招牌,持续加强区域公共品牌管理,积极申报“天府粮仓”精品品牌2个、“两品一标”6个。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培育“五彩凉山·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凉山不凉”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全域全时旅游高质量发展,力争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70亿元。抓实文旅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文旅拓展区,全力推动泸沽湖开发、冕宁卫星发射基地景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昭觉县三河村五彩彝乡、冕宁灵山旅游开发(一期)等49个在建项目。加快龙头山、博什瓦黑、冶勒等优质资源开发,推动盐源泸沽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螺髻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盐源老龙头、高枧汉城遗址等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凉山示范段、布拖非遗产业园等文化基础设施。抓好升规入统,力争培育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00户以上。加快构建“市场+保障”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精准发力破除短板制约,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全面评估“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草案,同步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全力争取更多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清单纳入国家、省盘子。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争取宜西高铁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力争“十五五”前期实现开工。编制完成攀昭铁路凉山段可研报告。开工建设金西、昭普、攀盐高速公路,加快推进西香、西宁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力争乐西高速公路美姑至马边段、宜攀高速公路宁南至攀枝花段建成通车。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力争会东机场预可研报告取得国家批复,甘洛机场预可研报告、盐源通用机场可研报告通过审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引雅入盐综合利用项目盐源盆地灌区工程、锦城灌区工程前期进度,保障米市水库、东河水库等项目高质量完成2025年建设任务。完善能源通道建设,开工建设攀西1000千伏特高压和凉山中、凉山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网项目,力争凉山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开工建设盐源抽水蓄能、攀枝花至凉山天然气管道项目,合理新建充电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州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体系。抓好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聚焦“十项指标”和摆脱时限,深挖县域发展潜力,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确保盐源摆脱欠发达地位。制定实施年度工作要点,全面落实“六张清单”。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培育5个未纳入省级重点培育产业产品的县域主导产业,探索建立人才帮扶专家库,培养一批服务支撑欠发达县域发展的人才队伍。发挥国有企业产业合作、劳务和消费帮扶作用,引导各类要素向欠发达县域集聚。

(三)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优化完善监测帮扶体系,稳妥推进防止返贫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强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帮扶,聚焦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强化800人以上安置点产业园区、帮扶车间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发展200人以上安置点集体经济。深度推进城乡融合。加快补齐新型城镇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镇指标达标率。改造老旧小区243个。推进西昌、冕宁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程序依法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积极推进村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建设170个和美乡村。力争行政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9%以上。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确保西昌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持续进位、更多县(市)入围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和进步显著县,支持会理建设州域经济副中心。持续做好与攀枝花的横向联系,健全完善党政联席会议、联合办公会议和专项工作机制,认真推动两市州合作事项落地落实。

(四)加快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两重”“两新”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大事要事,结合实际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确保项目投资储备库总体规模始终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紧盯会审联审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单,按年度计划动态管控项目建设情况,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推动1124个联审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省重点项目投资任务。持续释放促消费政策叠加效应。推动省“16条”、州“11条”政策落地落实,着力打造“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形成贯穿全年的波浪式消费热潮。深入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系列活动,支持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商贸企业联动促销,提升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以旧换新的消费贡献率。组织参加2025年迎春购物月、第28届中国(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等市场拓展活动。加大政府消费券发放力度,培育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市场主体,不断激发县域消费活力。进一步深化甬凉消费协作,提升凉山中心仓、11个帮扶县分仓、16个县(市)物流网点标准化建设运营,做好凉山特色农产品专项推荐活动,提高凉山农特产品宁波市场消费力。坚定不移抓招商促落地。紧盯全州10条重点产业链,针对性包装产业链项目,确保产业招商项目动态储备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紧盯龙佰集团、甬金科技、江苏卓远半导体等重点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协助解决企业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困难问题,为项目落地提供服务保障。自主举办或参加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招商季、凉山(宁波)产业投资推介会等专场产业招商推介活动10场次以上,力争引进项目新增实际投资400亿元。

(五)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激发社会活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深化园区集成式政务服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园区通办”。实施县域分类分级管理,加快推进西昌扩权赋能改革。深化义务教育学区治理改革,有序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有效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加大财政新增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和民生领域需要,组织实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100个以上,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研究,转化运用一批科技成果。力争全州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5亿元,组织申报科创贷5000万元,全州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1亿元以上。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以上。支持西昌学院稀土新材料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创建,指导3家企业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力争入选省级计划人才2名,州级计划人才15名、创新团队2个。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借助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外贸平台,深化与巴西、智利、泰国、老挝等国家在农业科技、旅游、医疗、康养、矿产开发加工等领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澜湄”经济圈、中亚经济走廊等外贸圈层。积极争取大宗商品、优质消费品进口专项支持政策,保持进口持续增长。力争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27亿元。加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引进和培育生产型外贸企业,加大新能源出口企业培育,全年新增外贸企业5家以上。

(六)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教育优质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力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筑牢“控辍保学”底线,实施义务教育补短项目61个。提升高中办学水平,加快冕宁县新区高中、布拖县高级中学等学校施工建设。筹建凉山高级技工学校,同步创建凉山技师学院。支持凉山州农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越西职业技术学校扩建,培养一批服务于本土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水电移民、易地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探索“创业小镇”“创业街区”等载体建设,扩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123万人左右。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实现技能人才新增1.2万人以上。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公共医疗服务。推动州级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州二医院一期、州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二期)、州妇女儿童医院新区。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计划,抓好会东县中医医院、西昌市中医医院等一批新建改扩建项目。强化县级医疗机构创等达标,加快创建省、州、县级重点专科。加快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动省彝医院建设和中彝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园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政策,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全面推行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民生管理服务模式,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和资金监管能力。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着力建设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积极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加快建设全省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主承载地。

(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凉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管理、“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系统推进工业、生活、农业面源污染协同治理攻坚,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整县推进耕地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确保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全力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历届中央、省环保督察遗留问题整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接续实施“造林涵水、兴林聚钱、育林扩粮、强林增碳”林业“四大工程”,全面激活森林“四库”潜力,力争完成营造林2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5万亩,保持森林覆盖和森林蓄积稳定。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全面落实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划布局和支持政策,推动水风光、钒钛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强化节能审查闭环管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持续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

(八)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商贸、自建房、城镇燃气、城乡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全面完成年度保交楼、保交房任务。全力防范自然灾害。用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建立风险隐患“一张图”,落实应急保障“网格化”管理。深化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救、查、督”工作体系建设,守住“两个不发生”底线。全面落实防汛防地灾“三长两员、三单四图”工作机制,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5个、避险搬迁500户,避免人员因灾伤亡。加快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灾害防御工程等项目建设,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推进平安凉山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加大禁毒、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重大社会风险事件。巩固提升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成效,确保如期实现“根本性解决艾滋病问题”总体目标。打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收官战,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大会的审查意见和决议,奋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乘势而上推进凉山现代化建设。

附件:1.凉山州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表

2.凉山州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说明

附件1

凉山州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表

附件2

凉山州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说明

一、经济发展指标

(一)关于地区生产总值。综合分析研判当前经济走势和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结合我州资源、能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潜力,既考虑发展需要、又兼顾现实可能,建议2025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7%左右(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进行安排。从第一产业看: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加快构建“6+8”产业集群。粮食方面:力争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258万吨。畜牧方面:推动72个畜禽养殖项目实施,畜牧业产值增速2%左右。经作方面:近年新发展的水果产业陆续投产盛果,果园改造增产提效,蔬菜种植扩面增产,经作产值预计增加10%左右。烤烟方面:确保近90万亩烤烟种植面积落到实处,粮烟融合面积不低于42万亩。蚕业方面:新(改)建优质桑园1万亩,生产蚕种90万张,蚕茧产量55.5万担,桑葚产量15万吨,蚕桑茧丝综合产值60亿元。林业方面:随着储备林项目实施,木材采集量增长,3个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林业产值增速预计5%以上。建议第一产业增速按4%安排。从第二产业看,工业方面:据初步调查,预计2025年全州规上工业新增产值60亿元以上。通过加快推进木里茶布朗和盐源牦牛坪光伏、西昌牦牛山风电、凉山矿业15万吨阳极铜扩能、甘洛县年综合利用10万吨废旧镉镍电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千方百计帮助停减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等方式挖潜增效,建议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按11%安排。建筑业方面:通过稳步推进“建筑强企”行动,加大存续建、新开工项目产值申报力度,与央企、国企合作专业分包产值申报,努力引进州外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在我州注册、产值在我州入统,全力增加建筑业总产值,建议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按10%安排。综上,建议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按8%安排。从第三产业看:持续加强服务业、批零住餐等领域的摸底排查力度,及时掌握新注册和达规达限企业运营情况,进行重点扶持、重点监测。用好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企业培育和升规入统。继续强力推进产销分离、主辅分离,依托现有一、二产业优势,助推第三产业发展。2024年新增培育的300户规上和限上单位以及2025年预计培育入库的100户以上规上限上单位,将为2025年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建议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按8%安排。

(二)关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开工的西香、西宁、西昭、会禄4条高速公路预计形成投资205亿元,新开工的金西、昭普2条高速公路预计形成投资30亿元。新能源项目63个,预计形成投资290亿元。据项目联审情况来看,初步梳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24个、年度计划投资1136亿元, 剔除部分项目因市场、政策等变化无法按期开工的影响,预计能完成投资970亿元。建议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与经济增长同步进行安排。

(三)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省“16条”、州“11条”政策措施落地落实。通过加强以旧换新实操政策的宣传解读,加快落实补贴资金兑付和审核进度,营造以旧换新浓厚氛围,抓住节庆等消费节点开展消费节系列活动,加大政府消费券发放力度。持续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入统指导,进一步优化限上单位结构,扩大市场增量,挖掘新的增长动力。建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同比增长7.5%安排。

二、质量效益指标

(一)关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阿海水电站税费划转我州就地缴纳、杨房沟水电站进项税额抵扣完后产生增值税、白鹤滩水电站企业所得税全年进入“减半”征收期,将有力带动水电行业相关税费增长。高速公路等大中型基础项目建设投资拉动相关税费增长,加大找矿前期投入和探测力度,增加矿业权储备,带来矿业权出让收入增加。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规模减税降费、上年收入基数高、一次性非税收入多等因素影响,将拉低税收增幅。建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与经济增长同步安排。

(二)关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该项指标是刚性约束性指标,由省政府下达并考核,建议全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按省下达目标安排。

三、民生指标

(一)关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助于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结合经济发展速度与居民增速之间的关系,建议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与经济增长同步安排。

(二)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该项指标是省政府的政务工作考核指标,由省上下达安排。建议该项指标按省下达目标安排。

(三)关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为稳就业、保就业提供了坚强的战略支撑,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下,就业局势趋于稳定。同时,我州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契机,不断稳定和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规模。建议全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资讯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