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央企频提“有效投资” 能源电力行业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

发布时间:2025-01-15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关键词:

据能源圈了解到,“有效投资”成为近期能源电力领域的高频词。1月8日至9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一届三次职代会暨2025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突出“六个着力”,“着力抓好扩大有效投资,加紧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就是其中第一项重要内容。1月1日,在大唐集团官微发布的新年贺词中表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2024年11月,国家电网官微发布《加强电网投资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文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提升电网发展质效。同月,国家能源集团在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国家能源集团聚焦重大工程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国家电投召开2024年党组(扩大)会暨第3季度生产经营例会、价值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表示,战发部汇报了落实党中央及国务院国资委做好第四季度扩大有效投资的工作举措与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的工作进展。2024年6月,《中国电力报》消息,南方电网公司投资规模连续4年维持在1250亿元以上,将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助力经济持续向好。2024年12月,华能新能源公司召开增资扩股会,会上指出此举有利于华能集团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投资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往往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有效投资不是一个新名词,2022年5月召开的国常会即部署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明确“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中国经济时报》2023年刊发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的研究指出,投资承载了过多的社会期望和调控责任,未来应把调控重点转向提高投资转化效率。该研究认为,我国投资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现价固定资产投资率由1952年的14%提高到2022年的48%,1953年—2022年的平均投资率为31.2%,改革开放以后的平均投资率高达38.6%。但宏观投资效率下降明显,近13年间,我们消耗了全球1/5以上的投资却只获得了1/8的国民收入。未来,投资整体上仍可能延续下探过程。财力不足和债务负担增加限制了未来的投资能力,各级政府拼投资不堪重负。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早已过了追求速度的阶段,未来应重在提高投资的转化效率,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能源电力项目动辄上亿、甚至百亿元,长久以来备受地方政府投资青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0.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9.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8%,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5.3%,成为投资扩大的重要支撑因素。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9160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

能源电力行业为何频提“有效投资”?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中央一提扩大投资,地方往往“大快猛上”,盲目铺摊子,不仅导致资源错配,而且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不少行业、地区存在的过度投资、无效投资、失败投资等浪费现象,包括传统甚至新兴产业过度竞争投资导致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用途不大的“形象工程”等等,这些都不属于有效投资。

还有一种情况,是能源电力领域沿袭自计划时代的投资模式已跟不上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援引自《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年刊发的《推进“双碳”目标需加快规划机制变革》一文,传统电力计划管理体制包括项目核准、电价审批和分配生产计划。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用上电、用好电”为目标,“管生(核准项目)又管养(确保投资回收)”的规划机制和电网企业统购统销的机制,有力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放开发电计划、放开审批电价”,原有规划体制的制度性基 础已经被动摇。“计划生、市场养”非常难以协调,原有规划方法面临新的挑战,不仅需要考虑市场化的电价和电量形成机制。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4年刊发的《解放观念是市场建设的关键——从《决定》精神看如何打破思想禁锢深化电改》一文,将这种脱节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时至今日,在市场起步阶段,电源投资主体最常想的仍然是规划部门想投什么、中意什么,而不是投什么能够获得足够的市场回报,因为按照计划体制的传统,只要是规划倡导的,价格都会买单。反映到投资上,就是“一脚刹车、一脚油门”,出现了极不正常的某一类被规划鼓励(或者选择)的技术,全部投资企业盈利的怪现象,一个健康的行业原则上应当有 1/3 的头部企业有较高收益,1/3的中部企业保本微利,1/3 的尾部企业基本保本或亏损,才能保证优胜劣汰,具备投资弹性。全部投资企业盈利,只能说明过激励,也说明终端用户付了不该付的钱。

以新能源投资为例,国家能源局消息,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5亿千瓦、达到15.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成为电力装机的主体,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突破50%。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多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三亿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然而高速发展的隐忧开始显现。在2024年下半年,我国能源央企抛售手中新能源资产动作越来越频繁,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近30家能源央企挂牌转让手中新能源资产,其中不乏国家电投、中国华能、国家电网、中国广核集团、中国中车等大型央企的下属新能源公司,部分企业甚至直接抛售了手中新能源企业股权,彻底退出新能源业务。2024年7月8日,中央巡视组在对多家央企进行巡视后,在网站公开发布了整改进展情况通报。其中,在对国家电投的通报中表示,从长期来看,国家电投要“深刻分析光伏产业大而不强的原因,优化顶层设计”“做精存量,做优增量”“狠抓制造业亏损治理,优化产业结构”。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新增的新能源项目效益不高、持续亏损,呈现出“增量不增利”的局面,随着新能源入市步伐加快,投资信号愈发明显,各大企业后续将大力推进新能源生产管控体系优化,算好投入产出“经济账”。

“有效投资”,关键在于“有效”二字。具体到能源电力行业如何实现“有效投资”时,业内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投资要注重经济性,改变原有规划模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上文建议,过多依赖政府推动、政策刺激、负债运行的投资模式和机制已经不适应当前和未来扩大有效投资的要求。必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规划方案放到市场价格预测下进行决策和考量。从国际经验看,市场机制能够最高效率地选择电力的技术种类和项目投产时序,以及配套的电源种类。我国电力系统规划应当博采众长,学习基于电力市场机制的先进规划方法和经验,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进行规划,淡化过多过细的内部约束量化指标,在规划中更加注重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与调控,使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投资需要有新的功能和定位,重在提高投资的转化效率,同时松绑能源电力行业的考核指标。“对于国有发电企业来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而相应的考核体系还在执行煤价、电价以及电量等计划模式下的对标内容,过于细化的对标方式不利于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以火电企业为例,承担保供责任越多,火电企业亏损越多,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就会更差,因此,国有企业管理与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资讯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