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构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
据能源圈了解到,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
汇通江海,绿意如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江苏考察调研,三次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宏伟蓝图。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强省、制造业大省,江苏坚持以能源转型为牵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硕果累累——2023年,全省单位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约41.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0年下降约46.7%;截至2023年底,新增或更新的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81%,港口领域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72.22%;“新三样”出口规模占全国的18.4%、总量居全国第一……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节约高效、绿色普惠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江苏紧紧端牢能源饭碗,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以能源之力扎实推动“强富美高”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苏州工业园区的“绿色密码”
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大力促进高效用能
“一时分不清在苏州还是在新加坡,这很City。”苏州工业园区是热门打卡地。落日时分,满天霞光洒满金鸡湖,音乐喷泉响起,“东方之门”的灯光次第亮起……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开放程度、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居全国前列,是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之一。
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曾率团来到苏州工业园区考察。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抵达苏州后,第一站就来到这里。总书记强调,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累计实现税收1.0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开发建设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三个“超万亿”的瞩目成绩,背后离不开能源产业的重要贡献。
据苏州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已构建起新能源及绿色产业在内的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74个、各类科创企业超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79家,彰显产业全球协同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
创新园区,亦是绿色园区。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企业使用绿电绿证18.5亿千瓦时,占其工业用电量20%;“十三五”以来,园区节能相关专项资金共计支持152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扶持400余个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累计节能量超9.8万吨标准煤;累计建成充电站386个,充电桩超3500根,私人充电桩数量超1.9万根;2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46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
“近年来,园区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技术改造升级,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高调绿’。我们以碳效评价、碳普惠服务、ESG实践等方式,创新市场化激励方式和社会化参与模式,引导企业参与绿色实践,调动和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性。”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副调研员陈霞介绍。
创建绿色低碳园区,离不开高效用能。国网苏州市工业园区供电公司党总支书记兼副总经理郎燕娟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针对大型企业遍布、负荷增长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的实际,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在园区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主动配电网综合示范区。“主动配电网实现了分布式清洁能源及多元化负荷互动管理,有效提高供电可靠率和清洁能源的接入规模,减少环境污染。”
面对园区高端产业集聚、外贸企业众多,碳咨询、碳核查、碳中和认证等相关业务需求量大的客观情况,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探路地区性市场化自愿减排交易机制——2022年11月,全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交易体系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启用;今年5月,推出江苏首个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不仅提供碳减排“套餐服务”,还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国内外权威机构开展标准互认接轨,助力企业更好进行海外布局。
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确保电力资源“送得进来、落得下去”
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资源禀赋小省,如何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无法回避的一道难题。
“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则制度,寻求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结合点,多元发展电力投资主体,均衡发电企业市场比重,保持厂网运行体系稳定,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公室主要负责人点出江苏能源破题之道。
今年江苏迎峰度夏负荷高峰较往年来得早、增幅大,但炎炎夏日,企业和居民却不用为电发愁。数据显示,今夏江苏电网净受入区外来电规模达391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江苏充分利用雁淮、锡泰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积极向华北、东北等区域增购富余电力,其中约三成为新能源发电。此外,借助锦苏、建苏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确保西南地区富余清洁水电支持江苏保供。”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总工程师崔玉介绍,江苏今年共建设8项主干网、1383项配电网工程,确保电力资源“送得进来、落得下去”。
如东沙洲小岛,十几座已建在建液化天然气储罐整齐排列,气势恢宏,6座运行的储罐日输出天然气超过3000万立方米;
黄海之滨,当前全球在运在建总装机最大核电基地——田湾核电站,已累计安全发电超4300亿千瓦时;
苏北盐城,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已占全国的15%、全球的8%;
450多万千瓦电网侧新型储能,作为城市“充电宝”发挥着储能应急顶峰作用。
…………
内外协同保供的同时,电力市场建设再助一臂之力。
今年以来,江苏加快构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实时协调平衡送出端和需求端需求,提升区域间电力互济水平。同时,常态化开展用户侧市场响应,建成全国最全品类的用户侧柔性实时响应“资源池”,唤醒沉睡的用户侧资源。此外,继续优化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交易、储能参与放电电价等政策,提升可再生能源经济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江苏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绿电需求度高。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公室市场监管处负责人表示,江苏积极推动绿电交易市场建设,助力企业完成绿电交易溯源,一方面服务企业“走出去”,一方面服务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以需求驱动为主,江苏绿电交易已纳入中长期交易按日常态化开展,成功实现分布式市场化交易试点。同时,逐步放开省间绿电交易,电力用户可购买外省绿电,省间交易目前已成交45亿千瓦时,省内省间规模平分秋色。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江苏参与绿电交易的经营主体数量,从最初的20多家增加到12万家。今年上半年,江苏绿电交易成交电量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0%。
实现生态环境全面向好的历史性转变
水上交通绿色焕新,“油改电”保护长江
置身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远眺,江水浩荡,两岸葱郁,水运繁忙,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多民生福祉。
新时代以来,江苏在经济总量接近翻一番的同时,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约26.4%、30.9%左右,连续3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沿江8个设区市承载全省六成人口、七成投资、八成经济总量、九成进出口,长江江苏段以长江1/7的通航里程,承担超过全线70%的货运量,水上交通“油改电”由此成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
以港口岸电为突破口,江苏通过港口岸电、智能集装箱电动车、电动港口作业设备等电气化技术,助力港口绿色低碳转型。今年2月,南通连申线如皋水上服务区1300平方米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近零碳”水上服务区绿色效应尽显。
今年一季度,长江镇江段靠港船舶使用岸电19345艘次,用电量225.97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50.8%,10.2%,实现船舶到港期间零油耗、零排放、零噪音,有力推动绿色航运发展。
截至今年8月下旬,连云港港高压岸电系统自建成投运以来已累计向各类船舶输送电能1002.38万千瓦时,预计今年底可实现码头岸电覆盖率超90%。
水上交通的绿色焕新,是能源转型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江苏省加强重大原创性基础研究,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标志性和颠覆性成果;另一方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全链条、系统化组织一批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为推动产业链绿色重构等提供技术支撑。
当前,作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加快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国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减污降碳财政政策;率先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综合制度;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一直在全国先行先试。
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
电气化改造助力建设“零碳”乡村示范点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首个“国际慢城”——高淳,位于南京市最南端。在这里,《中国能源报》记者看见美丽乡村的未来模样。高岗村是高淳区的核心区门户,地处宁杭生态经济带和宁宣黄成长带的交汇点。漫步乡间,淳朴自然又极具设计感的民居与山水融为一体,空气带着青草的芬芳。
“春光渐暖窗中月影湛清华,惠风将近槛外山光拂高岗”,悬挂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高淳)工作站的对联,讲述着“小乡村”和“大学府”携手发展的故事。据高岗村村委会主任吴国民介绍,由于村民大多搬迁至城镇生活,大量农房和农田闲置。2018年,高淳区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采取整村开发模式,梳理出17.3亩集体建设用地,成为入市交易试点。
改造前,房屋居住条件较差,采用燃煤、木柴等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改造后,18幢房屋彰显科技,留住乡愁。
“我们助力高岗村打造‘零碳’乡村示范点,智慧能源监测管控平台对配电、光储、空调、路灯、民宿、养殖、灌溉七大能源系统集中动态监控管理,可以实现能耗最低、经济最优。”国网南京高淳供电公司营销部大客户经理赵磊操控着平台,村里的发电量、用能统计、用电排名一目了然。
花费38元便可制作一把非遗漆扇,花6元便可吃到美味的豆腐脑。民宿中心米糕坊、豆腐坊、文创空间一应俱全,江苏省唯一的斗拱博物馆也坐落于此。
在游客中心,“光伏树”备受关注。“这棵树状的光伏供电系统可以满足照明供电,游客中心在原建筑结构和风格上配置688块光伏瓦片,光伏总装机37.73千瓦,根据日平均用电量配置储能设施,与自用电协同实现绿色能源自循环使用。”赵磊介绍。
正值中午,等待下批游客的高岗村村民孔良和与《中国能源报》记者攀谈起来。他家经营着民宿,农田租给当地的种田大户,空闲时在游客中心兼职。“民宿不愁客源,高淳一年四季都有赏花节。新能源很有意思,生活很有盼头。”
民宿周围草木丰茂,不远处鱼塘水光潋滟。“我们计划在这里安装一块光伏板,通过清洁电源为鱼塘增氧,让前来钓鱼的游客,在休闲时更好了解和享受清洁能源。”赵磊说,他的“光储增氧”畅想正在变为现实。
提到“增氧计划”,国网南京高淳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周冬旭介绍,鱼塘增氧、蟹塘增氧是服务民生的重要一环,“正是供电高峰季,凌晨三四点就开始保障供电”。
南京高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首个以螃蟹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2019年起,高淳区推进规模化养殖,在园区内建成标准化螃蟹养殖基地等一批现代化项目,平均亩产达到200多斤。“智慧电力+数字农业”智能养殖灌溉系统实现了螃蟹养殖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网格化服务缩短了服务距离,提升着服务水平。300多公里供电线路将一条条银线架进蟹塘深处,实现蟹塘用电“户户通”。
“希望找到一个成功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耐心资本投入美丽乡村、零碳乡村建设。”告别高岗村时,吴国民、赵磊等人正筹划着建设更多屋顶光伏和充电桩。
活力江苏,强富美高。溯江而上,山海辉映,青山绿水,风光无限。各种资源要素在这里汇聚,东西双向开放互济,国内国际畅通双向循环,人流、物流、数据流和经贸往来深度交汇,汇聚起绿能澎湃的高质量发展江苏力量。
资讯来源: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