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市场:户储热潮已过,工商储开始兴起
据能源圈了解到,还原乌克兰市场现状。
乌克兰今年意外成了中国光储产品出口的新热土,由于战争轰炸而造成的长时间停电,让户储产品实实在在地大火了一把。
招商证券的报告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对乌克兰出口的逆变器、组件单月金额分别环比增长139%、69%。
小某书上,一位网友透露公司要派自己去乌克兰卖储能。
网友问:你去了吗,感觉怎么样?
网友回复:感觉公司要把我卖了。
但俗话说富贵险中求,冒着危险前往乌克兰做储能和出口生意的不在少数。就像那句话所说:中国人是这个世界的NPC,有钱赚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01一周20吨电池发往乌克兰
乌克兰户储热潮已过
8月26日新闻,俄罗斯与乌克兰互相发动大规模空袭。袭击造成乌境内停水停电,俄罗斯多地基础设施受损。
当我把新闻转发给在乌克兰做物流生意的李峰时,他发来了自己在乌克兰的住宅中吹着电扇刷抖音的视频。
“其实这里并没有网上烘托地那么可怕,现在停电的情况已经很少了。乌克兰现在是核电机组发电,主要城市已经接近两个月没咋停电了。”
李峰告诉我们,乌克兰之前的那波光储热潮其实集中在六月份,那一个月乌克兰疯狂停电,每天有电的时间只有五个小时左右,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一些居民和工厂不得不紧急购买发电及储能设备。
在6月,李峰这边运往乌克兰的电源、逆变器等产品,数量和平时相比增长了20倍。
“但是这种短时恐慌引发的需求,其实最快的还是买欧洲那边的库存设备。从国内运过去根本来不及。”
乌克兰的人民并不富裕,因此在物流上还是选择海运为主。李峰的物流公司按照货物重量收费,一套户储设备的运费在几千元左右。而从国内将货物运到乌克兰,时间在65-75天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6月份购买了逆变器或者户储设备,运过去都两个月后了。轰炸导致的停电早就修好了。
李峰表示,停电潮带来的乌克兰户储热,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欧洲的一些库存机器,甚至都是一年半以上的老款。
“德业就卖得挺好的,甚至还要预售呢,得几个星期才能拿到货。”
2024年3月至6月21日乌克兰每日电力出口(-)和进口(+)
在这次乌克兰的停电危机中,在欧洲有现货的品牌直接捡了便宜,这其中包括:德业、派能和卖户外电源的正浩。
和欧洲市场动辄大几万的安装费用不同,乌克兰的客户们在安装上更偏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部分中国出口过去的设备在当地并没有安装和运维人员。
“现在大家购买这些设备,已经是在为过冬做准备了,毕竟快要圣诞节了。”
最大的热潮和需求已经过去,但由于局势的不稳定和为极寒冷的冬天供暖做准备,现在仍有乌克兰客户们购买户储以备不时之需,无论是热度还是需求量都大大减少。毕竟一套大几万的设备,对乌克兰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李峰所在的物流公司一周运往乌克兰的电池在两大柜,也就是20吨左右。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乌克兰对光伏、逆变器等设备免进口税”的政策爆火,但李峰表示实际操作下来非常困难几乎无法实现。
这是一个充满变数和危机的市场。
02带4000套产品来卖
只赶上红利期尾巴,工商储开始兴起
再大的风险也挡不住想赚钱的中国生意人,特别是卷生卷死的储能人。8月底,张强坐上了前往乌克兰的16个小时的硬座大巴。就在他落地的同一天,从国内运过来的一柜子户储设备也同步到了,一共有4000多台。
“这波户储的热潮,我们只赶上了一个尾巴。”
他颇为遗憾地告诉我们,现在乌克兰户储的市场几乎已经达到饱和,他的货到的有些晚了。
张强关注到乌克兰市场,是客户主动找上门的。当地的经销商一般都是从欧洲拿货,而更注重价格的买家们则成群结队地找到了中国的渠道。
“我们大概有30%的价格优势。”张强向我们解释,一台5kWh的设备,他们的售价在1500美金到2000美金左右。
而张强并不是唯一一个看到商机的中国商人,当地市场已经有一家安徽的厂家在进行推广了。
但张强认为,如果排除战争这个突发因素,乌克兰并没有太大的户储市场。
“乌克兰大部分住房并不是欧洲或者美国那种别墅样式的,而是和中国一样的楼房,安光伏板很难。”
张强运过来的4000多台产品,一半是客户预约,另一半则直接在当地找客户。但如今户储的客户已经不那么好找了。
“我们最大的客户是乌克兰一个私人电力公司,他们已经开始关注工商业储能了。”
电力公司希望他们能够在乌克兰放一个工商业储能的模型,他们可以带客户去参观。但对张强来说,在局势瞬息万变的乌克兰做工商储的生意,风险还是太高了。
乌克兰工商储产品报价
03风险与机遇并存
可以说,光储市场的极度内卷,让国内的玩家们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开辟新增长的市场。即使是战乱下的乌克兰,也挡不住中国生意人们的前赴后继。
短短两个月,乌克兰的市场价格也一降再降,被卷没了。
被写在德业、艾罗年报里的增长,谁能不眼红呢。但若没有此前在欧美市场的开拓和铺垫,想直接吃到这份红利无疑是难上加难。
用李峰的话来总结,在乌克兰做生意,永远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文中的李峰、张强为化名。
资讯来源:新能源产业家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