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氢舟1——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船

发布时间:2024-10-23    来源: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关键词:氢燃料电池,氢能应用,氢船,

汇纳百川,蜿蜒万里;不舍昼夜,奔向未来,这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长江。10月12日,第四届“我家住在长江边”主题宣传活动同步启动了“沿着长江看航运”采访行活动,邀请媒体记者在长江一线深入采访,以多视角、多维度、多形态来展现长江之美、航运之变,以高水平作品、高声量报道、高传播态势营造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向世界讲述新时代长江故事。

10月13-14日,“沿着长江看航运”媒体采访团来到湖北宜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及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等行业主流媒体记者来到走进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下简称“三峡局”)三峡通航指挥中心、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乘坐“三峡氢舟1”号,实地聆听和感受近年来三峡通航人以科技创新护航“大国重器”的故事。

智能监管 畅通过坝通道

在三峡通航指挥中心大厅,记者看到数据大屏实时滚动,动动鼠标,即可调看上起重庆万州驸马大桥、下至到湖北石首大桥573公里联动控制水域的任何一艘船舶。

这个三峡综合监管系统,是三峡局联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等单位,历经10余年科研攻关与技术实践的成果,曾获2023年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据介绍,三峡综合监管系统融合了调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北斗定位系统等功能,实现了船舶动态监管与枢纽通航调度有机结合,基本做到了“一图管三峡”。

安全是三峡通航的生命线。59公里的三峡枢纽河段落差大、礁石多、水流紊乱,加上发电、防洪调峰等,过坝交通组织十分复杂。针对三峡大落差长距离急流河段的船舶安全通航重大难题,三峡局创新长河段“闸—船—水”时空协同调控技术。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局长齐俊麟介绍,“闸—船—水”时空协同调控技术通过对船舶交通流、水情的预测,实现流域级通航资源的统筹调控,将船舶交通流调控得更为安全、公正、有序;通过对闸、船、水的适配性研究,制定一系列的适航流量标准,规范和引导船舶大型化、标准化的发展,大幅提升了通过能力;通过闸、船、水的协同运行,实现“闸-船”在复杂水文条件下的全息感知和信息融合,保障了船舶安全快速过坝。

2019年底,交通运输部把试点作为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举措。2021年,三峡局“长江三峡河段智能通航”项目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3年来,三峡局扛起试点使命,锚定先行目标,以“创”字为先,执“有为之笔”,在内河枢纽通航管理领域打造全国领先、行业首创的试点成果,示范引领带动长江航运智慧化建设,努力打造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三峡方案、三峡经验、三峡样板。

如今,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在这里集聚融合,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在这里落地落实,“一盘棋”统筹推进,“一张网”联控联管,“一站式”服务升级,“一把尺”诚信管理,“一株苗”开枝散叶,绘就高峡平湖泛彩舟的三峡奇景。

氢清三峡 赋能绿色通航

江水波澜不惊,和煦秋风里,记者乘坐“三峡氢舟1”号行驶在长江西陵峡的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段水域,翩然过了万重山。

据介绍,“三峡氢舟1”号是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于2023年10月11日首航,实现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内河船舶应用零的突破,成为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船,用于三峡库区及三峡和葛洲坝“两坝”间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三峡氢舟1”号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对加快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三峡氢舟1”的安全运行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的运维管理在三峡局也是史上首次。

据三峡航道局局长刘振嘉介绍,面对氢燃料船运维管理的空白,三峡航道局走访船舶检验机构、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厂商,深入交流调研20余次,参与船舶建造技术交流、工作协调会议60余次;围绕氢燃料船舶基础、动力系统设备运维、船舶操作、应急处置等内容,组织开展专题培训140余次。

“我们想抓住每一次机会、每一个细节,加深对氢燃料船的了解、掌握,让‘三峡氢舟1’的运行管理更安全、更踏实、更规范。”一次次研讨、一遍遍完善、一个个深夜……三峡局船舶管理历史上首套针对单船的试运行工作方案、运行管理规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制度规范相继问世。

除了做好船舶设备设施及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巡视、运行状态安全检查等日常运行管理外,航道职工还结合船舶运行时间及检验要求,对氢燃料电池组、氢气瓶、推进电机等开展定期维护。

2023年12月起,三峡航道局为“三峡氢舟1”建立“成长档案”,定期编制《“三峡氢舟1”运行管理月报》,详细记录并分析该轮的运行情况、设备管理及其它工作数据,让这艘绿色生态之舟的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傍晚的葛洲坝,蓝白相间的“三峡氢舟1”静谧地停泊在港湾,与导航墙渐次亮起的彩灯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山—水—闸—船”的绝美风景。

服务民生 守护峡江安全

秋日的西陵峡,峭壁林立,苍山滴翠,苍鹰盘旋,游船往来,人景相宜。在西陵峡口,长江左拐110度,曾经,“石牌保卫战”在这里打响,中国军队凭借天险,阻断了10万日军进军四川的步伐。如今,这里是“三峡人家”景区,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旅游胜地”。

开发一处景点,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28年来,在长江航务管理局及三峡海事局大力支持下,我们深耕宜昌三峡,倾注全部心血,通过自然景区开发、文旅融合创新,倾情打造了一个游客喜爱、创新发展、带动峡江两岸百姓富裕的旅游胜地。”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敏激动地说。

刘敏告诉记者,景区已资助百余名贫困学子求学深造,聘用当地200余名村民成为公司职工,并带动了当地上千人就业,切实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景区周边的石牌村、王家坪村,已由当年人均年收入550元,成为了现在远近闻名的旅游致富村。

随着长江经济带飞速发展,石牌水域从仅有渡船2艘、年渡运量仅3万人次,到今天8艘渡船,景区年渡运量超百万人次,离不开航运部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奉献。

三峡海事局三峡葛洲坝区海事处一级主办宋宁宁告诉记者,多年来三峡海事局持续深化“峡江和谐渡”安全监管品牌,对弯道水域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全天候实时监控,不断探索落实渡船“大循环”航线、“航次报告制”等监管制度,实现了连续26年渡运安全无事故,切实推进地方文旅经济发展,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游客眼里看到的是风景,在我们眼里看到的是安全。”巴东海事处处长查朝阳说。

据宜昌海事局副局长高曦介绍,宜昌海事局始终坚持服务理念为先,帮扶企业防风险、除隐患,全力做好辖区客船安全监管,进一步护航客运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出行。

近年来,宜昌海事局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针对辖区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总结了“宜昌经验”,提供了“宜昌思路”。对三峡库区唯一船舶加气站——中旖控股LNG船舶加注站,研究形成水上液化气加注作业现场监管口袋书、检查清单等系列措施,助力LNG加注站为来往船舶年均加注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00吨。

温情服务 给船员一个温暖的“家”

在三峡大坝上游的沙湾水域,记者看到3艘船舶并成一排陈列江面,上方的“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字眼格外醒目,

这个长江流域首个通航综合服务区设有过闸船舶安检站、绿色通航服务站、三峡水上温情驿站等。

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负责人李志琦告诉记者,这里可为坝上待闸集泊的船舶提供7大类40余项服务,依托“三峡通航e站”形成线上、线下服务全覆盖,提供通航信息、待闸锚泊、温情驿站、绿色通航、党建e家等服务,

“这里不仅可以读书、运动、下象棋,理发也是免费的,感受到了服务区的便利。”一名多次光临综合服务区的船员告诉记者。

“由于长期航行在江上,船员生病就诊不方便;有了‘健康小屋’,行船途中如突发疾病,可以得到医疗应急救治,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长江航运总医院驻船医生说。

水上超市经理说,超市内有1000多种商品,以食品和日用品为主,能满足船员日常生活所需,也有效解决了船方“菜篮子”和“米袋子”问题。

三峡河段岸线复杂,长期存在30米水位差,岸电应用推广难度大。三峡局创新研发并推广新一代“船电宝”,打造送电模式创新试点,提供多样化岸电服务,提升供受电能力。工作人员介绍,岸电设施和船电宝均可为待闸船舶充电,其中岸电设施是通过电缆充电,每台岸电设施可同时为2艘船舶充电,可手机扫码支付费用;船电宝则可直接拖到船上充电,类似手机充电宝,每次可充电60千瓦时。

截至2024年9月底,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累计为2.2万艘次待闸船舶提供岸电接入服务,总用电量超3700万度,减少各类气体排放2.7万吨。

据了解,自2019年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启动水上综合服务区建设工作以来,已有17家长江干线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相继投入运营,正以务实的服务举措,守护船方安全幸福航程。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长江干线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布局方案研究》提出,到2030年,在长江干线布局31处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一个个水上服务区,让船员的水上生活更加温馨、便利,长江黄金水道更有温情、更惠民生。

多重保障 确保“超级电梯”安全运行

直径5米的16组平衡重滑轮缓缓转动,256根钢丝绳“拽”起船厢,一艘大型游轮“坐”电梯迅速升至百米高空,相当于近40层楼房高度,过坝仅需40多分钟……记者走近三峡大坝旁的“超级电梯”,感受世界规模最大升船机——三峡升船机的神奇。

途径长江三峡大坝时,你可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

三峡局高级工程师龚国庆告诉记者,三峡升船机是世界上首座建设在自然河流上的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船厢总重15500t,最大过船规模3000t,最大提升高度113m,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升船机。2016年9月18日,三峡升船机正式投入试运行,2019年12月27日,三峡升船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由试运行转入正式运行。

关上船厢前后的防撞装置,升船机就开始往下降了。比它世界第一的规模更让人震撼的是它的平稳性:如果不是周围的参照物,几乎感觉不到这个庞然大物在运动。记者把1元硬币立在船厢上,整个过程都纹丝不动。

据了解,自三峡升船机投入试运行以来,三峡局瞄准快捷过坝的民生之愿,不断提高运维服务和保障能力,破解升船机安全高效运行难题,平均过厢历时由初期的75分钟缩短至49分钟左右,快速过坝通道作用日益显现。

三峡升船机自2016年9月试通航以来,累计安全运行4.31万厢次,通过船舶2.88万艘次,运送货物1810万吨、旅客近140万人次,为重点民生急运物资快速通过三峡大坝、实现西南地区水路物流保通保畅、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三峡升船机已成为商品车等货物过坝运输的高效路线和长江三峡旅游的新兴航线,每天有千余辆商品车在此通过,每年有10多万名海内外游客乘船“打卡”,长期服务“长江三峡”“长江壹号”等系列旅游客船,助力了“长江三峡1”“西陵峡和谐”等新能源船舶的过厢,推动宜昌打造“两坝一峡”世界级旅游名片。

沿着长江看航运,展现的是长江航运,看见的是中国航运的未来。


资讯来源: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