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注资新公司布局人造太阳领域!

发布时间:2024-07-09    来源:国际能源网   关键词:中国石油,核聚变

追求清洁能源的道路上,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B、HT-6M,以及我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合肥超环(HT-7),再到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在核聚变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去年9月,在中央企业可控核聚变领域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石油作为18家央企中唯一一家石油公司罕见出席,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日,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企业注册资本由原先的50亿元增至145亿元,实现了近两倍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的股东名单中,出现了中国石油这一重量级且罕见的身影。

中国石油所选择的投资对象,即聚变新能公司,在核聚变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实力。据悉,聚变新能作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成果转化平台,其技术底蕴与研发实力均不容低估。

核聚变,这一被誉为终极能源的技术,其潜力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从太阳这颗巨大的恒星,到每一颗闪烁的星星,都依靠着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与核裂变相比,核聚变每公斤燃料产生的能量大约是前者的四倍,更是石油或煤炭的四百万倍。更重要的是,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而且不会像核裂变那样产生高放射性、长衰变期的核废料。这是因为一旦核聚变装置出现故障,反应就会立即停止,从而确保了其安全性。

然而,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与太阳依靠强大的引力实现自然核聚变不同,人类需要在地球上模拟出太阳的环境。这要求反应过程中温度要达到极高的水平,使燃料变成超过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同时,燃料密度也要足够高,以增加碰撞的概率;此外,还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将等离子体约束足够长的时间,使它们能够抵抗排斥力、相互碰撞,并实现净能量输出。这一过程中,需要应对上亿度等离子体带来的极端热负荷、中子辐照引起的材料肿胀和变脆,以及高速等离子体流对材料的侵蚀和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等。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可控核聚变领域仍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2022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次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这标志着人类向可控核聚变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样,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也在2023年创造了403秒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时长的新纪录,这对于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算力猛增,为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DeepMind最新研究利用RL算法将等离子体形状精度提升了65%,为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等离子体维持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高温超导体等先进材料的不断发展也大大降低了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的成本和建设周期。洪荒70的全部磁体系统都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加工建造,尺寸小、成本低,具有商业化发电的潜力。

在投资方面,可控核聚变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热潮。过去十年间,有超过60亿美元的投资涌入这一领域,涉及加拿大、英国、日本、中国等各国聚变公司。近两年资本市场融资更是屡创新高,投资主体也逐渐由政府转向私人投资。海外方面,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已经对核聚变企业Helion Energy投资了3.75亿美元,并担任其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杰夫贝索斯等亿万富翁也纷纷掏腰包支持核聚变公司。在我国,能量奇点、星环聚能、聚变新能等聚变企业也获得了数亿至数十亿不等的投资,背后不乏中国石油、米哈游、红杉种子等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

世界各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聚变政策文件,以支持聚变技术在本国的发展。美国能源部发布的《聚变能源战略2024》明确支持聚变能源十年宏伟愿景的实施。我国则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

尽管可控核聚变的研究道路漫长而曲折,但人类对于这一终极能源的探索从未停止。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言:核聚变就像一座高山,虽然攀登艰难,但山顶的风景却值得我们去追求。正是这样的信念和追求,推动着人类不断向前迈进,向着更加清洁、安全、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迈进。

资讯来源:国际能源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