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文莱大使肖建国: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违背常识

发布时间:2024-05-29    来源:外交部   关键词:新能源产能,新能源产业,光伏组件,

日前,肖建国大使在文莱主流媒体《婆罗洲公报》《联合日报》《星洲日报》《诗华日报》等发表题为《违背常识的“中国产能过剩论”》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近来,西方舆论场上“中国产能过剩论”甚嚣尘上,本月14日,美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车等大幅增加关税。事实上,“中国产能过剩论”这一“新话术”,背后隐藏的仍然是“中国威胁论”的“老套路”,旨在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作辩护。它歪曲了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关系,违背了经济规律,也将对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而美国最新关税完全是政治操弄,严重破坏了两国合作氛围。

首先,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产能过剩是指产能供给大于市场需求,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供求关系,看待产能问题应当从经济规律出发,解决问题也要依靠市场调节。从全球来看,绿色行业中长期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因此,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

此外,以中国新能源产品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或者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来衡量是否“产能过剩”,违背经济学常识。不同国家的产能高低是由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超过本国市场需求而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不是过剩产能,而是基于国际市场分工、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供给。况且,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仅占产量的12.7%,如果认为中国产品出口等于产能过剩,那么德国80%、日本50%、美国25%的汽车产量用于出口,是否也可以被称为“产能过剩”?

其次,中国新能源行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不是依靠补贴,而是依靠创新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根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也离不开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长期投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依靠政府补贴形成的。美国彭博社近期分析称,中国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汽车出口商产能利用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这表明中国新能源产业并不存在大量闲置产能,美欧面临的问题是企业效率不如中国企业,而不是中国“产能过剩”。

反观美欧等国,近年来纷纷出台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美国2022年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对每辆电动车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并制定歧视性补贴政策,以使用美国等特定地区产品作为补贴前提,将中国等世贸组织成员产品排除在外,严重扰乱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也引发了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一味指责中国通过提供补贴创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再次凸显了其“双重标准”的一贯做法。

最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是依靠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是有赖全球合作。当前,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达到5.1亿千瓦,中国的贡献就超过一半,这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结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多个国家、多个企业合作协同,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既无益于解决自身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将导致要素资源和产品供需错配,在反噬自身的同时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破坏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努力。

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将继续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包括文莱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对话协商,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在坚持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资讯来源:外交部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