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的《反强迫劳动法案》引发广泛争议。
据了解,《反强迫劳动法案》,即《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是欧盟理事会于2024年11月19日通过。
是近年来欧盟推动的一项重要供应链合规立法,旨在禁止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其内容显示:所有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无论是成品还是其零部件,只要在生产、制造、收获或提取等任何环节存在强迫劳动的情况,便会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从 2027 年底起,该法规将对向欧盟或从欧盟销售任何产品的企业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确保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审查,任何一处的强迫劳动隐患都可能导致产品被拒之门外。
图片来自AI
欧盟推出这项法案,背后到底有何目的?对我们风电产业将有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认为,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禁止强迫劳动到底是什么?
欧盟于2024年12月12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了《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法案》。该法案于2024年12月13日正式生效,并计划在生效三年后,即2027年12月13日开始全面实施。
欧盟官网发布禁止强迫劳动法案
本来在去年颁布的法案,意外在今年开始爆火。各种媒体解读这项政策对不同中国企业出口产业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禁止强迫劳动?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强迫劳动是指以任何形式的惩罚相威胁,强迫个人从事非自愿的劳动或服务。
欧盟《禁止强迫劳动法案》一旦正式实行,将为其他国家出口欧盟的产品带来潜在风险。
本来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强迫劳动”,我们国家的劳动者都有劳动法作为保护。
但法案对于企业而言承担着较重的举证责任义务,主管部门作出调查决定前可向企业发出明确的警告要求企业收集信息并予以配合,若其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所要求的信息,或者提供不完整、不正确或误导性信息,导致主管部门在调查期间无法收集可靠信息,主管部门可能会直接对企业做出不利决定。
禁止强迫劳动法案译文
另外,违规处罚具有链式效应,不仅禁止产品流通,还要求企业承担召回、删除及销毁成本,且可单独针对可更换部件实施精准打击,对于企业的合规链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拿风电整机举例,大小供应商可能有100来个,如果需要一一提供这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没有违反禁止强迫劳动法案的证据,将会是一个怎样大的“工程”?
近年来,中国风电设备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球风电的主力供应商。
据伍德麦肯兹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商市场份额排名报道》显示:中国风电企业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运达能源科技位列前五。
维护人权?还是贸易保护?
禁止存在“强迫劳动”的产品就无法在欧盟市场售卖,将会给欧盟之外的供应商带来更多潜在的合规风险!因为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其成为欧盟贸易保护的“抓手”。
因为欧盟的法案确定的并不是一个有明确时间指向的标准,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模糊的“过度加班”的概念。
也就是说,和很多自媒体传言的一周工作时常不超过40小时不一样,因为原文翻译过来是“过度加班”,对于这个“过度”如何理解?可能最终解释权在欧盟手里。
欧盟《反强迫劳动法案》表面以人权为名,实则暗含贸易保护与地缘政治意图,尤其针对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崛起。
实际上欧盟一直在想各种办法来抵制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到当地,曾经在新能源领域的“双反”政策,不知打击了多少中国新能源制造企业。
再到后来,欧盟提出的“碳关税”政策,也是想尽办法让中国出口到当地的商品价格可以变高,避免当地企业陷入竞争劣势。
此前,丹麦气候与能源部长拉尔斯·阿加德在受访时表示,中国对欧洲风电整机制造商的竞争是一种“威胁”。
2024年10月下旬,他还曾表示,丹麦正在推动一项欧盟各国的共同战略,以应对中国在欧洲风电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而这部《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在2024年底发布,很难不让人怀疑这部法案的真正目的。
国内专业人士认为,这部 《禁止强迫劳动法案》真正的目的可能还是针对中国制造也出口企业的围捕。
对于大部分风电设备企业来说,欧盟可以用《禁止强迫劳动法案》的借口,卡住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布局欧盟的要害。如果企业要自证清白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如果不予理会,可能面临产品无法出口欧洲市场的两难境地。
中国风电企业越挫越勇
欧盟针对中国的新能源制造业由来已久,时不时出台一个政策就是要打击一下中国企业出口海外的节奏,但中国新能源企业总有办法能转危为安,并且越挫越勇。
中国风电产业在欧盟一次次针对和打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适应,一点点地站在了世界风电市场的“C位”。
根据伍德麦肯兹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商市场份额排名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新增装机量达到80GW以上的创纪录水平,同比增长近12%,占全球年新增装机的60%以上。
图片来源:伍德麦肯兹
全球前十五的风电整机厂商中,中国企业占了三分之二的份额。
中国风电行业协会也有统计中国企业出口情况,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电气风电几家大厂的出口新增达到5193.72兆瓦。
不得不说,中国风电设备厂商在适应市场的能力方面可圈可点,欧盟出的各种阻挠中国风机厂商出口的政策,都似乎变成了一种“鞭策”,只会让企业越做越强。
而这一次的法案可能又将倒逼中国风电企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并且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智能化工厂逐渐普及
实际上中国很多风电企业开始普及智能制造、“黑灯工厂”,减少员工的工作强度,用智能化机器设备替代人工,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三年后,欧盟这部法案可能根本打击不到中国的风电企业。
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风电首席专家贺建华接受采访时表示:“东方电气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黑灯生产线、无人车间等,我们将积极运用到风电产品,进一步提升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金风科技已经在河南一座安装金风机组的“无人化”风电场,在这六大核心能力的加持下进行了“无人化”场站的探索。
在组织和流程方面,该风电场采用“无人化”业务场景下的组织管理模式,即“集团+区域公司+区域维检中心+场站”的四级组织管理;另外,50余项“无人化”场景下的工作指南和技术标准,使风电场运营效率得到提升,智能设备维护质量有明显改善。
远景通过制造数据智慧管理,打通5M2E(人、机、料、法、环、测、能)等主要业务数据,支撑智慧运营及决策并前置消除制造过程风险。
通过数字化孪生工厂进行产品工艺虚拟调试,快速导出工艺BOM,完成工艺货架搭建,贯穿从部件到系统的全生命周期验证过程。
智能防呆拧紧工具、自行设计通用工装吊具、Milk Run智慧物流等行业内先进智能制造设备和远景自研工装,可以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生产,摒除人为误差,为制造效率提升及质量保证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明阳集团党委副书记刘连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数字制造到数字风机,从智慧风场到智慧能源,明阳集团依靠技术创新建立了全风场生命周期的智能需求管理,并以大数据、5G传输、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手段,运用数字智能化平台实现智慧管理、无人制造。
三一重能 无人工厂 图片来源:三一重能
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已经采用AGV+机器人配合激光引导或者视觉相机引导,设备可实现自动调整位姿、自动识别叶片外形,并仿形作业。全向运动AGV复合机器人配合激光雷达,实现了作业过程中自动避障,安全高效的作业,使工厂自动化率提升50%,产品质量提升30%。
一重龙申也开始进行智能制造数字化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装备技术,辅助生产经营管理,实现生产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重塑风电叶片制造的新高度。
江苏广大鑫盛精密智造有限公司无人化车间
图片来源:广大特材
江苏广大鑫盛精密智造有限公司作为风机齿轮箱生产企业,也已经在无人化工厂方面取得了成绩。
如今,整个生产过程,工作人员只需完成简单的上下料操作,其他都可以交给智能化设备、程序自主完成,既提高了50%的生产效率,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写在最后
未来几年,当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黑灯工厂全面接管风电设备流水线,欧盟的这部针对性极强的法案,或许根本阻碍不了中国风电设备厂商进军欧盟国家。
如果说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西方在指责中国碳排放问题上失去了标靶,那么AI技术、黑灯工厂或许就是成功破解欧盟又一次贸易保护的标准答案!
素材来源:欧盟委员会、中国风电行业协会、东方电气、三一重能等
来源:风电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