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拟建设电化学储能项目约100MW/200MWh

发布时间:2024-05-29    来源:国际能源网   关键词:电化学储能项目,储能项目,储能电站,

据能源圈了解到,近日,澧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文件提出,推进能源领域“互联网+”工程,强化新能源项目规划与电网规划衔接,积极建设储能电站,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

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建设工程:澧县894MW风光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其中风力发电容量约664MW,集中式光伏容量约190MW,分布式光伏项目约40MW,电化学储能项目约100MW/200MWh。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模式,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冷源、直流供电、风电、“光伏+储能”等技术。鼓励新建设施优先布局在可再生能源相对丰富区域,提高高耗能设施用能总量中清洁能源的比例。

原文如下:

澧县碳达峰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湘发〔2022〕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22〕19号)和《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政发〔2023〕8号)精神,扎实推进澧县碳达峰行动,高质量完成澧县碳达峰工作目标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新思想新要求,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前沿技术为保障,以体系标准为规范,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澧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使澧县全面建成环洞庭湖重要节点城市,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二)工作原则

总体部署、分类施策。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强化对碳达峰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分类施策、系统推进,压实各方责任,引导全民参与,逐步实现碳达峰目标。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坚持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抓纲带目,坚持产业第一、项目为王,注重各项工作的协同配合,兼顾局部和整体,统筹短期和长期。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

双轮驱动、两手发力。加强政策引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经济政策和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全面数字化进程,深化能源等相关领域改革,构建绿色低碳创新体系。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坚持节奏统筹,科学跟进国家、省、市步伐,有序开展达峰任务。处理好节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政策生活的关系,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着力化解各类可能的风险隐患,确保安全降碳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澧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合理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3%左右,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澧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9.4万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根据湖南省和常德市碳达峰工作整体部署,结合澧县发展的现实基础、特色优势及未来规划建设任务,围绕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领域碳达峰、节能减污协同降碳、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城乡建设碳达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助力降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全民绿色低碳行动、绿色金融支撑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优化调整煤炭消费结构。推进煤电机组开展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在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的基础上,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鼓励建材、化工和陶瓷行业企业积极开展锅炉和窑炉“煤改电”“煤改气”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散煤替代,多措并举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持续推进“气化湖南”工程,全面启动城镇管道燃气建设,推进高新区燃气管道建设,实现工业园区全部通气并完成气化改造,到2030年,县城区燃气普及率实现100%。以交通领域为重点推动燃油清洁替代和能效提升,鼓励居民和单位采购新能源汽车,鼓励农村农业生产采购新能源农机设备,降低燃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高新区、县交警大队、县农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依托澧县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加快推动澧县集中式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鼓励工业企业采用“自建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模式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到2030年,投产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894MW。(县发改局负责)

4.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推动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新建、升级改造。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优化农村电网。推进能源领域“互联网+”工程,强化新能源项目规划与电网规划衔接,积极建设储能电站,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国网电力澧县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1.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以医药医械与健康食品、新型建材与家居、轻纺服饰、机械电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努力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加强产业间耦合发展,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互通产业链,加快建成萌恒服装辅料产业园、湘鄂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稳健平安医疗器械产业园、三元建筑新材料产业园,推动重点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车间、绿色产品和绿色园区,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深入推动工业领域生产绿色化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高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优化高新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承接产业转移、技术改造等途径,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高新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医药医械与健康食品、新型建材与家居“一主一特”产业、轻纺服饰、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突出企业聚集、产业聚群、用地集约,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芯片配套、新型建材家居、摩托车配件与整车、绿色食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强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引进和发展汽车、家具、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报废机动车拆解、再生资源利用等专业市场。全力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发展电子商务集聚区、电子商务示范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平台载体,加快推进网红孵化基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大力推进产业创新赋能。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攻坚。聚焦医药医械与健康食品产业,推进康哲制药系列新产品研究及产业化、稳健平安自动回缩式安全自毁注射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鼓励新型建材与家居产业开展恒邦建工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别墅研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攻坚,依托稳健平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医用高分子制品实验室。推动新鹏陶瓷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嘉业达电子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领军型企业”梯度培育名录库。到2030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到5家、3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5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0家、170家。(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高新区、县市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引导企业智能化绿色升级。积极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以建材装饰、纺织服装、健康食品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推广网络办公、智能生产等模式,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逐步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提升科技含量。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平台,加大智能制造基础建设投入,搞好5G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陶瓷、机械电子、建材等行业龙头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机器换人”,打造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示范车间、示范生产线。广泛推广应用清洁高效加工工艺和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高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动重点行业有序达峰。推动化工行业碳达峰。加强化工行业管理,防范产能无序扩张。积极推动化工行业企业对标行业先进能耗进行节能改造,对芒硝、硝酸钾、铁红、立德粉等行业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化工行业有序达峰。积极引导企业消纳可再生能源,减少化工行业化石能源消费。

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推动陶瓷、建材行业企业对标行业先进能效进行节能改造,加强余热回收利用,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燃煤替代,积极推动陶瓷行业企业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工程,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推进新型建材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开辟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新路径。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

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坚持有色金属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的理念。实施冶炼加工工艺清洁化改造,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提升余热回收水平,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工作,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推广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低碳转型步伐。

推动纺织行业碳达峰。强化产能控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加快推动现代纺织产业有序改造提升,实现数字化、集群化、绿色化转型,以品牌高端化、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专业化服装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加快纺织行业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全过程和园区公共服务数字化。(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高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快绿色制造园区建设。严把项目准入关,持续推进区域工业项目“退城入园”。围绕“两主两特”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澧南建材产业园、复兴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金罗矿业产业园、煤电综合利用产业园、梦溪清洁能源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发展。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供热、污染集中处理、数智化管理,加快推进节能减碳改造,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更新绿色清洁生产工艺,建设一批用地集约化,废弃物资源减量化、循环化,能源利用低碳化,生产制造和供应链数智化的绿色产业园区。(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高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节能减污协同降碳行动

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推动节能管理源头化,科学有序实施用能预算管理,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事中事后节能监管工作。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减碳监测智慧云平台建设,以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碳监测智慧云平台为模板,开展其他行业工业企业、城区交通、商业、公共机构、居民及航运等节能减碳监测智慧云平台建设。加强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节能监督,聚焦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和陶瓷等行业,定期开展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阶梯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国网电力澧县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强化技术支撑,实施园区工业企业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推进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推进生产制造工艺和设备实施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性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评审、绿色工厂评价工作;到2025年,完成3家以上企业通过湖南省清洁生产审核,2家以上企业通过湖南省绿色工厂评价工作;到2030年,力争8家以上企业通过湖南省清洁生产审核,5家以上企业通过湖南省绿色工厂评价工作。督促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改造,推进能源清洁使用,在城区全面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加快天然气在陶瓷、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实现澧县工业园区全部通气并完成气化改造。加强重点碳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培训,依法依规有序开展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工作,推动企业碳市场能力建设。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推动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探索制定二氧化碳减排企业排名“管理”制度,对碳排放管理先进企业给予激励。(县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积极争取5G网络试点应用,加快推进5G基站和千兆光纤宽带部署,加快澧县主城区信息基础建设,建设智慧澧县。推进智能抄表、智慧建筑、市政物联、交通物流、广域物联、工业物联等应用场景的感知设施部署,打造一批重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应用。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模式,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冷源、直流供电、风电、“光伏+储能”等技术。鼓励新建设施优先布局在可再生能源相对丰富区域,提高高耗能设施用能总量中清洁能源的比例。(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积极引导工业企业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用能设备,鼓励企业使用节能高效先进适用的工艺设备。定期开展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工作,新建项目主要用能设备原则上要达到二级及以上能效水平,鼓励将能效指标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列入设备采购招标和合同文件中,鼓励优先选用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或列入国家、省“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的技术、产品和设备。(县工信局负责)

5.推动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实施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开展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供热、制冷、照明等设施设备节能改造。鼓励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率先淘汰老旧内燃机车辆,优先采购并使用新能源车辆(特种作业车辆除外),鼓励单位职工采购新能源车辆。推行政府机关单位等公共机构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定期开展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并核算其单位能耗指标,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到2030年,创建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县机关事务中心负责)

6.加快推动农业节能提效。以粮、棉、油、猪、渔五大农业支柱产业生产所需农机为重点,推进农机设备节能减排工作。鼓励采用纯电动或混合动力农机设备替换传统燃油农机设备,大力推广以5G+锂电池无人机等智能化农机设备机械操作代替传统人工劳作,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侧深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种等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到2025年,全县粮油机械化水平达到80.5%;到2030年,全县粮油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大力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的农机化技术。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原料利用率,改进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县农业局、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大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力度。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改善能源结构,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建设高新区管道燃气工程和集中供热工程,实现煤炭全部退出。加强工业企业排放管控,严格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高VOCs排放建设项目准入,加快推进化工等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风量在5万m3/小时以上的单个排气口应安装在线监测设备。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开展废气处理设备升级改造。推进烧结砖瓦行业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淘汰“双碱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持续推进陶瓷、铸造、有色等行业污染治理,开展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深入开展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整治。扩大禁燃区管控区域,加大重度污染天气管控。到2030年,县城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2?g/m3以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到97%以上。(县高新区、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县城管局、县市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完善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加快推进东部新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全面封堵违法排污口。开展县城内河水环境全面整治,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逐步恢复水体功能。到2030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乡镇黑臭水体治理率完成4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达标比例达到65%以上。与2020年相比,2030年县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排2000t、氨氮排放量减排135t、氮氧化物排放量减排830t。(县住建局、县住房保障中心、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分批次开展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工作,全面排查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全面整治历史遗留尾矿矿渣等固体废弃物,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地块修复工程,降低粮食等农产品中重金属超标风险。加大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不得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严格污染地块用途管制,合理规划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时序,对污染突出、环境敏感和管控难度较大的污染地块,避免作为高功能用地性质进行开发使用。(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县农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1.巩固提升林业碳汇。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工程,完善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制度,充分发挥澧县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特点,加大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和重点公益林有效管护,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到2030年,林地覆盖面积增加至79.1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85.6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0%。鼓励通过碳交易、碳普惠等形式支持林业碳汇发展。统筹推进森林资源限伐、减伐、禁伐,严格落实限额采伐制度,加强生态性培育、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全面提升澧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降碳功能。持续推进低产能、高消耗矿山企业的关停或绿色转型工作,加快推进废旧矿区的绿色生态恢复治理工程,重点实施原赤峰煤矿、羊耳山煤矿、码头铺镇、甘溪镇、火连坡镇煤矿等废旧矿区植被恢复治理工程。(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稳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加快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工程,提升湿地资源固碳能力,以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完善湿地自然公园的建设,稳步提高湿地保护率,积极开展湿地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稳定和优化生态系统,提升湿地整体水质,改善湿地生物栖息环境,保证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稳定。到2030年,湿地保护率稳定在85%以上,湿地保有量达到2340公顷以上。(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巩固提升农田固碳作用,进一步推进零星耕地地块整合和土地流转工作,破解耕地碎片化、“非粮化”等问题,将“小田”变“大田”。深入落实“田长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6万亩以上,优质稻订单生产40万亩以上。积极开展农业技术下乡活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绿肥种植、粮豆轮作、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集成,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培肥固碳模式。到203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药使用量与2020年相比减少10%以上。实施保护性耕作,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技术,实现培肥地力、节本增效,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制度,推进秸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结合澧县粮油、生猪、水果(葡萄、橘柚)、茶叶、蔬菜、水产、中药材、花木等优势产业,在合适区域利用农业设施的棚顶,加快推进农光互补的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模式,鼓励采用“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养殖、种植”模式。积极推动农业智慧技术、生态技术、增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普及节能低耗智能化农业装备,推进农业生态绿色生产。大力推广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种植与养殖环节的深度融合。完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县农业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用能结构。统筹考虑生态、生产、生活因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城镇发展品质,打造“澧州特色民居群”。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逐步引导城镇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增加城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到2030年,城镇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加快完善农村能源输送体系,推进天然气管道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引导农村地区减少低质燃煤等传统能源使用,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灶具。(县住建局、县农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提升住宅品质,合理确定住宅朝向、窗墙比和体形系数,降低住宅能耗。鼓励新建居住建筑采用大开间、小进深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风。推行老旧建筑灵活可变的居住空间改造设计。加大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推广力度,建立政府工程采购绿色建材制度。推进建立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分级利用机制,促进建材资源循环利用。制定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绝大拆大建,提升城乡建筑品质。构建集约节约、尺度宜人的县城格局,实现县城与自然环境融合协调,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推进绿色低碳县城与乡村建设。到2025年,城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基本级以上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的面积比例达100%。到2030年,城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县住建局负责)

3.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大力推进澹水老河槽湿地、澹水、涔水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二期及县域小微湿地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形象。充分尊重自然,加强城市设施与原有河流、湖泊等生态本底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方式,加大雨水蓄滞与利用。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加强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管理,控制过度亮化和光污染。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完善城市公园体系,推进中心城区、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加强立体绿化,提高乡土和本地适生植物应用比例,使本土和外来物种比例协调,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1.建设便捷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城市快捷交通网,融入常德市域“1小时经济圈”。完善物流网,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客运、货运、邮递融合发展,深化与盐田港合作,培育壮大现有物流企业,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强辐射的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从“现代化、综合化、体系化”三个新视角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进澧县汽车运输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乡镇运输服务站及客运站提质改造。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建成城乡公交一体化营运系统。(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方案实施,实现交通运输结构“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优化组合。充分利用澧县北连长江,南通潇湘,西控九澧,东出洞庭的区位优势,推进铁路网建设。依托港口优势和商贸物流优势,布局连通“港-产-城”的疏港铁路,形成公铁水联运格局。积极争取启动襄常高铁、松石高速、松虎航道、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澧水石门至澧县航道工程项目,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切实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增加铁路、水路运输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积极推广新能源运输装备。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制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环卫用车更换计划,逐步实现电动车辆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争取率先在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车辆实现全面电动化(特种作业车辆除外)。鼓励城区内出租汽车公司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公司购置和更新新能源汽车;鼓励城乡公交和班车逐步推进车辆更换计划,以“电动+燃油车”模式进行过渡,并最终实现全面电动化;推广电力、氢燃料动力重型货运车辆。鼓励居民采购新能源私家车缓解交通环境污染,推动交通运输业朝积极健康的态势发展。到2030年,城区营运车辆(包括出租汽车和网约车)、城乡营运车辆(包括城乡公交和班车)全部实现电动化,当年新增新能源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加强澧县现有充电站设施的日常运营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积极推进澧县新建充电站设施建设,提升充电设施服务水平。党政机关及其他公共机构办公场所停车场按照不低于车位数量20%的比例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按照不低于车位数量20%的比例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单位停车场以及规模达到100个(含100个)以上车位的商业性停车场,按照不低于车位数量10%的比例配建充电设施;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公共充电桩优先在高铁新城、城区停车场、交通换乘区域、居民小区等区域集中布点,满足城区按小于3公里的服务半径覆盖。(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国网电力澧县分公司、县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高排放车辆尾气污染整治。相关部门实行资源整合,对超标排放的机动车实行流动执法,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排放全覆盖管理。到2025年,实现县城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执法全覆盖。(县交警大队、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快构建绿色出行体系。加快推动澧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和公交首末站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的客运新格局,全面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改善绿色出行环境,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城市专用慢行通道,提升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的出行品质,构建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旅广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资源循环利用助力降碳行动

1.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发展。按照“五个一体化”(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水电气热联供一体化、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物流配送服务一体化、生产生活环保生态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围绕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集中防治,提高园区运行管理等六个方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园区内企业采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模式,推行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企业循环式生产,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快园区循环改造。积极推动园区内“澧县新鹏陶瓷煤改气节能减排项目”“澧县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澧县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澧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供热项目”等10个重点支撑项目落地实施,突出产业链招商,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重点引进和建设补充产业链缺失环节。到2025年,落地一批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重大项目,实现澧县高新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力争成为湖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高新区、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固废综合利用。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废旧物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废旧物品回收分拣硬件水平。推进固废综合利用工作,逐步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完善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等固废回收利用系统。加快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提升再生产品的市场使用规模。(县工信局、县农业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城乡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体系。加大城乡生活垃圾转运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城乡垃圾一体化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澧县生活垃圾(含餐厨、厨余垃圾)收集、分类、处置项目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垃圾综合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工作机制。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比例提升至60%,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0%,并建立有效的日常保洁机制。到2030年,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比例提升至65%,农村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自觉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县城管局、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1.提升绿色低碳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常德市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以澧县高新区为重点,强化科技任务统筹布局,明确技术路线图,提升开发区绿色低碳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鼓励企业与省、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资合作,支持企业在绿色低碳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将绿色低碳创新成果纳入相关单位绩效考核。(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积极培养碳达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团队,强化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政府机关单位相关岗位资格证书考试题库中加入绿色建筑类、绿色制造类试题,并逐步增加其题型占比例,坚持在绿色低碳制造产业一线锻炼、培养和使用干部。调整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更加符合澧县实际、有利澧县绿色制造发展、贴近人才需求的人才政策,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定期了解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征集骨干企业用人需求,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大力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突出做好“柔性引才”。积极主动承办省、市高校教职工与毕业生“送训入企”活动,探索实施人才“校企双聘”“校地企交流挂职”等制度。支持科技型企业与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绿色低碳技术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实施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和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计划。(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全民绿色低碳行动

1.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建立长效宣传机制,提高全民低碳意识和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和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各中小学校和志愿者队伍的积极作用,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积极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立校园内科学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校园内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利用方式,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广校园内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校园内碳排放。持续推进医院实施“互联网+智慧医疗”和“无纸化病案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病区的物联网智能化建设目标,打造低碳节能、低光污染的优质健康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商贸、促进绿色消费,广泛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领导干部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深化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定期组织召开学习相关文件培训会议、提升领导干部团队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要求各单位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列入日常培训学习计划,创新学习形式,分阶段、多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宣讲政策要点。鼓励通过与省、市高校合作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高层次、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尽快提升从事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切实增强相关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实施绿色采购和绿色办公,广泛使用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绿色认证产品。积极发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全面核算本企业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制定达峰专项工作方案,推进节能降碳。充分发挥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领域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行业企业自觉履行生态环保社会责任。(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绿色金融支撑行动

1.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宣贯。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条件下金融政策宣贯工作,鼓励商业银行将绿色信贷产品作为重点业务发展,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政策的落地。通过业务培训专题会、业务交流沟通会等形式积极宣贯监管部门及上级行制定的绿色金融信贷政策,充分保障绿色信贷项目需求,将绿色信贷理念融入信贷经营管理全流程。(县金融办、县内商业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2.优化绿色信贷审批服务。加强绿色信贷客户识别、绿色标识认定流程及业务审批流程梳理,提高信贷业务服务能力,大力支持绿色企业客户营销与业务发展。在授信申报和业务申报方面,对符合绿色信贷产品认定标准的客户或项目优先受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放款差别化服务实施的全流程。(县金融办、县内商业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绿色企业的金融支持,丰富服务绿色企业的方式,开发新型绿色金融信贷服务产品,推广专项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改造、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的产品。(县金融办、县内商业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4.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业务“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大科技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资金投入,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推广应用,使用“互联网+”方式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完善业务流程,采用差异化、便捷化的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县金融办、县内商业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完善绿色产融对接机制。加快建立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库,挖掘高质量的低碳项目,动态更新项目库内容。强化数字赋能,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对接平台,实现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企业在碳金融、碳核算、碳交易等方面信息共享,打通政策、资金支持与企业减碳融资需求渠道,推动低碳领域产融合作。(县发改局、县金融办、县内商业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政策保障

(一)建立配套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健全澧县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基础统计报表制度,完善区域内能源消费计量、统计、监测体系。推动能源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制定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制度。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加强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县发改局、县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制度标准

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能源审计管理办法,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提高节能节碳要求,完善重点行业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和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县发改局、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财税价格支持政策

财政加大对碳达峰重大项目、重大行动、重大示范、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投资,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政策、组织重大工程。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抓好落实。(县双碳领导小组负责)

(二)严格监督考核

探索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实行能耗指标和碳排放指标的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加强监督考核结果应用,对碳达峰工作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标的部门实行通报批评和问责,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双碳领导小组负责)

(三)加强能力建设

各领域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强化管理力量,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开展以“双碳”为主题的培训考察、交流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强化“双碳”相关专业智库建设,持续加强“双碳”技术支撑力量。(县双碳领导小组负责)



资讯来源:国际能源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