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写入24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
据能源圈了解到,1月份以来,地方省份相继进入两会模式,伴随着近几年储能产业高速发展,储能相关细分领域也成为了地方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热词,2024年,储能首次进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为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2025年,储能依然是地方省份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高频词汇。
据数字储能网不完全统计,有24省区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了储能产业链。
这些报告既涉及了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回收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压缩空气等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也提到了源网荷储、虚拟电厂、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等储能热点领域的建设,另外,多个省份还重点提到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设。
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为各地的储能产业发展谋划了方向,也将助推储能相关产业链发展进入快车道。
详情如下:
上海:推动虚拟电厂、新型储能建设应用
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上海市政府工作报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机制,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进蒙电入沪、深远海风电等重大项目,推动虚拟电厂、新型储能建设应用,建设电动汽车充放电网络。
河北:2025将协同布局新型储能项目
1月14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更高标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新型能源强省。抓好抽水蓄能项目,协同布局新型储能项目,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新增风电光伏并网装机1300万千瓦以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重庆:壮大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集群
1月19日,重庆市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开幕,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谈及今年的发展改革任务指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强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
其中,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高端摩托车及智联电动车、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集群,发展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园。
广东:加快梅州二期等一批抽水蓄能项目建设
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2024年,广东省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超1100万千瓦,全国首个“光储充换放+欧标”综合能源站在肇庆投入运营,全省绿电交易量增长70%。
2025年,广东省将完善绿电市场交易机制。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新增电源装机3000万千瓦,加快梅州二期、云浮水源山等一批抽水蓄能项目建设。
辽宁:坚持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技术
1月16日,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辽宁省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有序开发风、光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支持氢能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吉林:建立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1月14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吉林省新增风光装机超过600万千瓦,是正常消纳能力的10倍,新能源产业投资突破1100亿元。氢基绿能产业园配套新能源80%实现自发自用,开启全国首创新能源直供模式。
2025年,吉林省将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产业投资超过1300亿元,新能源装机600万千瓦以上。
吉林省将深化“绿电+消纳”模式创新,加快绿能产业园区建设,增量配电网从“建网”向“强网”演化,推动绿氢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形成集群优势,开工建设东方电气氢燃料电池等5个以上装备制造项目。
建立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优化能源结构,推行绿色供能。持续推进碳市场建设,全流程规范自愿减排项目建设及碳汇交易活动。
内蒙古:聚焦逆变器等核心零部件,重点实施113个延链补链项目
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绿电超2000亿度,发行全国首张绿电国际碳足迹证书,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特高压绿电交易,绿电交易规模居全国第1位;科技“突围”起步成势,5个点位36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在乳业、稀土、氢、储等领域取得一批填补行业空白的技术突破。
2025年,内蒙古要巩固好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要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大力推动消纳场景应用,确保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是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开工建设阿拉善新远景等35个新型储能项目,力争新开工装机1000万千瓦、新投产600万千瓦。
二是加大绿电替代,带动铁合金、钢铁、铜、铝、锂等新型合金材料产业绿色转型,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高载能产业集聚区。
三是加快推进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打造氢能产业先行区,建设乌兰察布至燕山石化输氢管道、赤峰至锦州港至上海绿氢走廊,开展锡林郭勒至曹妃甸输氢管道前期工作,支持盟市建设绿色氢氨醇、氢能应用基地。
四是坚持风光氢储全链条发展,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聚焦发电机、变流器、逆变器、系统集装箱等核心零部件,重点实施113个延链补链项目,力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
新疆: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
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新疆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并网装机4037万千瓦,总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全疆电力装机50%以上,“疆电外送”1264亿千瓦时,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氢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型储能累计建成并网近1000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
2025年,新疆将加快“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加快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硅基、铝基、铜基、钛基、碳基等新材料产业。
天津:布局电池更新服务和循环利用产业
1月14日,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天津市积极引聚高端项目和增量要素,国网龙潭沟、华电西大峪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规划。
2025年,天津市将加快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国电海晶、启源芯动力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建设,促进航天五院、爱思达等重点企业抢占商业航天新赛道;全力支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建设全国设备更新交易服务平台、循环科技研究院,布局电池更新服务和循环利用产业。
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有序布局脑机工程、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电池。
山西:推进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建设
1月17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推动氢能、氨能、甲醇全产业链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推进新型储能、抽水蓄能、虚拟电厂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产能占比超过30%,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在产大型煤矿超过50%,推动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深入推进国家碳达峰、气候投融资试点。
江苏: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6.65GW
1月19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在能源部分提到,2024年,江苏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9000万千瓦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9%以上,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665万干瓦,绿电交易量达127亿千瓦时,增长144%。
2025年,江苏省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浙江:过去一年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
1月14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浙江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风光电、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开工建设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45%,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9%。
2025年,浙江省将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积极推进三门核电三期项目,开工建设三澳核电二期、中石化舟山六横LNG等项目,加快建设甬绍天然气管道、荣盛金塘电厂等项目,建成投产舟山新奥LNG三期等项目,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确保新增电力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其中绿色能源占比60%以上。加强能源运行调度,深化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全省工商业电价较上年下降3分/千瓦时以上,供浙气源综合价格下降3-5分/立方米。
安徽: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群
1月20日上午,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加快“四链”融合、实数融合、两业融合,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资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包括,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集群,高质量建设中国声谷、视谷、传感谷。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群,拓展“光伏+行业”应用。
山东: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碳计量中心
1月2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肥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东营津辉500兆瓦电化学储能项目并网。
2025年,山东省要在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上下功夫、求实效,其中,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机制,推动枣庄山亭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抓好中能建泰安压缩空气、滨州北海电化学等储能项目。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加快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支持泰安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
突出抓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初步建成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绿电产业园、零碳园区。开展威海碳纤维、枣庄欣旺达等“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30个左右,加快烟台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发展。实施绿色制造培育工程。
河南:瞄准新型储能等,加快建设郑洛新焦锂电池产业带
1月1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瞄准碳基新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等,推动电子级金刚石、高纯石英等新一代电子材料创新发展,支持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打造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未来材料产业。瞄准新型储能、氢能等,加快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郑洛新焦锂电池产业带,培育壮大未来能源产业。
四川:试点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四川省将持续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探索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严把新上项目碳排放关,试点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统筹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加快钢铁、水泥、煤电、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低碳建筑,促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贵州:持续推进贵阳、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1月19日,贵州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贵阳开幕,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将深入推进“富矿精开”,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永荣磷氟煤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推动开阳“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一体化、瓮安矿化一体新能源电池材料循环产业等项目加快落地,促进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耦合发展。
持续推进贵阳、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清洁电力入黔和省间电力互济,电力装机容量达9700万千瓦,发电量达2700亿千瓦时。
云南:打造氢能及储能等新增长引擎
1月18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云南省生态质量持续提升,10个省级零碳园区启动建设,2025年,云南省将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升行动,壮大19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行动,打造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氢能及储能等新增长引擎。
广西: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建立完善“双碳”标准计量认证体系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广西开工建设白龙核电一期以及6座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
2025年,广西将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加强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建立完善“双碳”标准计量认证体系。
海南:率先开展海上风电制氢工程示范
1月14日,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海南省将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带动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谋划工程机械维修和再制造产业,率先开展海上风电制氢工程示范。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低碳示范引领工程,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省级标杆,探索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降碳产业链,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5%左右。
陕西:前瞻布局新型储能等产业
1月16日上午,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稳步开展能效提标升级、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行动,建设“零碳”园区,扩大绿电交易规模。
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小型卫星等产业。
实施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用能预算管理,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减排交易。
甘肃:聚焦氢能与新型储能谋划一批示范工程
1月20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要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要聚焦氢能与新型储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方向,谋划一批示范工程,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
要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力争新能源并网装机突破8000万千瓦。同时,积极推广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绿电园区等模式,推进绿电制氢产业化发展,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产业基地。
青海:加快建设哇让等4座抽水蓄能电站
1月19日,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回顾2024年,青海出台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生产钾肥749万吨、碳酸锂13.5万吨,分别增长4.8%、22.3%。电力总装机突破7100万千瓦,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4.6%、70%,在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
2025年,青海提出,要高效建设柴达木沙漠基地格尔木东分基地,开工德令哈火电等支撑电源,推动200万千瓦风电全容量并网,加快建设哇让、同德、南山口、德令哈4座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超5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突破8200万千瓦。
宁夏:科学统筹新能源开发与电网、储能、消纳等方面关系
1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宁夏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科学统筹新能源开发与火电、电网、储能、消纳、效益和地方利益等方面关系,进一步强化风光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性、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
宁夏还提出,2025年投资250亿元建设现代煤化工、硅基、铝锰基、大数据算力等4个绿电园区,并制定实施硅基产业发展计划,利用硅石储量全国第一优势,推动硅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计划,加快建设绿氢生产和应用基地。
资讯来源:中国储能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