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储能市场十大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4-12-31    来源:中国储能网   关键词:

据能源圈了解到,2024年即将进入尾声,受益于新能源项目加速落地,叠加政策持续加码,这一年来中国储能装机规模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电网侧储能占比持续提升,工商业储能备案量也明显增加。这主要得益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包括容量电价机制、辅助服务市场和峰谷差电价等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为储能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空间。

此外,国内储能产业链也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在电池、PCS(功率转换系统)、系统集成和温控系统等方面,国内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碳酸锂和电芯价格的下行,储能系统的价格也大幅下降,进一步提升了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应用范围。

同时,海外储能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美国、欧洲、中东等地区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升、电网结构的完善以及储能系统成本的降低,这也将为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一、政策力度持续加码

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层面的战略重视密不可分,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储能产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国家和地方已累计发布储能相关政策超过2000项。

2024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储能与电网调峰、智能化调度并列,作为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2024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还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该文件对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2024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推动电力需求侧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和系统调节。探索推广虚拟电厂、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等新技术。

2024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对接入电力系统并签订调度协议的新型储能进行了规范,并具体分为调度调用新型储能和电站自用新型储能两类,并明确了并网和调度的技术要求。

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作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做出顶层设计的文件,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了定义,对电力辅助服务交易、容量交易等进行了明确,是正在组织编制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中的“1”。

2024年6月,工信部公布修订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其中规范了储能型电池产品性能: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5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单体电池循环寿命≥6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电池组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2024年6月,工信部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进行了公示,其中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飞轮储能装置等新型储能系统和装备的核心技术指标。

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提出充分发挥新型储能调节能力,通过建设一批共享储能电站、探索应用一批新型储能技术,加快实现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同步完善调用和市场化运行机制,进而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2024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重点对经营主体的注册基本条件、注册申请、信息变更、市场注销、异议处理、监督管理等做出规定,经营主体包括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含新型储能企业、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

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意见的通知,《规则》指出独立储能、自备电厂、虚拟电厂等“发用一体”主体,在结算时段内按综合上网(下网)电量参与发电侧(用户侧)辅助服务费用分摊。

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四部门印发《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其中提出,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引领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服务行业巩固优势地位的作用持续增强。

202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新型经营主体是具备电力、电量调节能力且具有新技术特征、新运营模式的配电环节各类资源,分为单一技术类新型经营主体和资源聚合类新型经营主体。其中,单一技术类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储能等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资源聚合类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和智能微电网。

二、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和各省装机目标持续增长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23.048GW/58.156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70.72%,容量规模同比增长100.14%,总投资超1280亿元。

新型储能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普及和电力市场的迫切需求。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力系统面临着供需平衡、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以及电网稳定运行等多重挑战。而储能系统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目标由30GW提升至40GW以上。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5个省(市、自治区)在政策文件中提出了2025年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划目标达86.6GW。其中内蒙古最高,达14.5GW;青海6.7GW,山东、甘肃、山西、河南总装机目标均为6GW,宁夏5GW,河北4GW。黑龙江、上海、海南、重庆、西藏、新疆等6省(市、自治区)暂未在政策中提及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但对新型储能同样给予了强有力支持。

三、储能产品价格一路下滑

与装机量持续走高相反,2024年储能产品价格持续下滑。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技术进步、原材料成本波动等多重因素的深刻影响。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最近半年,314Ah储能电芯均价由0.4元/Wh下滑至0.305元/Wh;280Ah储能电芯均价由0.35元/Wh下滑至0.3元/Wh。

12月13日,新疆华电天山北麓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其中,最低报价来自于华电科工预中标的第四标段0.15GW/0.6GWh储能系统采购,投标报价26229.1673万元,折合单价0.437元/Wh,打破了11月比亚迪华润电力新疆天山北麓新能源基地项目储能系统采购0.439元/Wh的最低中标单价纪录,创下4h储能系统预中标单价新低。

显然,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储能产品价格下滑的首要原因。随着314Ah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快速崛起,其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对280Ah及以下的电芯形成了强烈的替代效应。这导致了280Ah电芯库存积压,厂商为了出清库存,不得不大幅降价销售。同时,欧洲主要户储国家因电价下行和补贴退坡,装机量同比减少,进一步加剧了100Ah储能电芯的价格下滑。

原材料成本的波动是储能产品价格下滑的另一重要原因。2024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暴跌,为储能电芯价格的持续下跌创造了空间。

四、央国企多元化布局储能

2024年,央国企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层次的特点。多家大型央国企纷纷抢抓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成立新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积极涉足储能领域。这些央国企不仅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更拥有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项目运营经验,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五大、六小、两网、两建”发挥主业优势涉足储能产业链外,近年来,非传统能源领域的央国企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跨界储能领域。而且,央国企在储能领域的布局不仅局限于产业层面,更深入到了技术创新领域。近年来,不少国央企逐步进入锂电、氢能及各项新型储能领域,并在上游重要原材料领域进行布局。

央企与国企的强势入局,储能行业迎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央国企拥有强大的资源与技术等方面的后盾,可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包括行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等;但另一方面,央国企的大举入局,也无疑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在项目端的市场订单获取方面,对现有企业的市场挤压将更加激烈。

央国企有项目、有资金、甚至也有技术,扛得住周期的市场价格比拼。短期看将可能加速对近两年跨界进入的中小储能企业的淘汰和低端低效产能的市场出清;长期看随着其技术储备的积累加深,凭借其自己掌控的项目市场和其全产业链成本控制优势,影响和改变中国储能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

五、单次大规模集采频现,中标难度加大

从储能招标规模来看,2024年大部分央企集采项目都在5GWh以内,极少有超过10GWh的招标项目出现。而近期发布的2025年度集采公告中,中国电建开启16GWh储能系统大规模集采,中核集团、中广核单次采购规模分别达到12GWh、10.5GWh,中国能建单次集采规模也达到6GWh。由此看来,未来单次5GWh及以上规模的集采项目或将成为常态。

同时,从开标情况看,一个项目动辄几十家企业“同台竞技”,竞争异常激烈。以日前开标的中国电建16GWh储能系统集采为例,共有70余家企业参与竞标,报价区间为0.442元-0.598元/Wh,平均报价0.485元/Wh,其中近8成企业报价低于0.5元/Wh,中标难度可想而知。

六、国内储能企业加速出海

2024年,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加速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储能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产业升级的历史逻辑也需要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积累资本、加强创新,向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上升,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积极进军海外市场,产品从前期的电池等零部件为主,到现在全产业链产品陆续入场,目的地也从欧美辐射向中东、澳洲、东南亚、北非等市场。

如阳光电源签约沙特ALGIHAZ全球最大储能项目(7.8GWh),欣旺达储能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1.6GWh储能项目提供NoahX 5MWh液冷储能系统,楚能新能源与YN Energy达成1.6GWh的储能合作,可以说,中国储能企业海外签单的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中国储能相关企业在海外市场已经拿下了超过120个订单,总规模超过115GWh,其中储能电池订单规模最大,达68.51GWh,其次是储能系统(含直流侧系统)订单数量最多,超过80单,规模达46.02GWh,PCS出海订单10.87GW。

七、超500Ah大电芯频频登场

今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了6.25MWh天恒储能系统,将搭载专用长寿命电芯L系列产品,据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宁德时代推出了容量都在500Ah以上的“一款三用”电池,即同一尺寸规格下“530Ah、565Ah、587Ah”三款电芯,分别主打海外市场、长寿命和高密度场景。

9月初,中车株洲所联合瑞浦兰钧(兰钧新能源)、欣旺达、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共同发布了688Ah大电芯。同月,阳光电源则对外发布,其对下一代储能电芯最优解的判定为625Ah大叠片标准电芯。

今年12月,亿纬锂能宣布实现了628Ah超大容量电芯Mr.Big的量产,据悉这也是业内首个实现600Ah+大电芯量产的企业。

此外,大容量储能电池产品还有:远景储能推出20尺单箱容量8MWh+储能系统,创下行业新高,搭配使用700Ah大电芯,能量密度达440Wh+/L;瑞浦兰钧针对4h以上长时储能需求,定制化开发出564Ah电芯,可实现10000+次超长循环寿命和25-30年超耐久日历寿命;中创新航推出采用新工艺的“至久”系列625Ah+储能专用电芯,能量密度达440Wh+/L,进一步实现20尺标准集装箱6.8MWh以上的电量,大幅提升电站投资回报率;海辰储能则推出了587Ah和1175Ah储能专用电芯等。

八、4h及以上长时储能,构网型储能系统需求增加

伴随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电网调节压力不断增大,长时储能和构网型储能由于对电网具有更强的支撑能力,成为2024年以来行业发展的热点。例如,中核集团12GWh集采项目中,包含2h(0.5C倍率)及4h(0.25C倍率)方案;中国能建旗下中储科技6GWh电芯框采中,包含5GWh的2h及4h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大唐集团、中国华能等储能系统集采项目中,均包含有2h及4h系统。而在中国华能4GWh储能系统集采中,包含有1GWh组串式系统,中广核10.5GWh储能系统集采项目中,标包一规模为4.5GWh构网型储能需求。

从相应的储能产品看,一方面,储能厂商竞相布局5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及与之对应的5MWh+储能系统产品,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长时储能需求;另一方面,多家厂商推出构网型储能新品,技术加速落地。华为数字能源发布全球首款从芯到网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科华数能发布了具备全域构网能力的S-EStation智慧液冷储能系统;智光电气发布单机百兆瓦级构网型高压级联储能系统;易事特储能科技推出新一代基于核心先进构网算法的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

2024年以来,西藏、宁夏、青海等地已经有多个构网型储能项目成功并网。2024年11月7日,全球单体最大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新疆克州300MW/1200MWh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全容量并网送电成功。

九、工商业储能发展提速、竞争加剧

2024年,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比去年加快,但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呈现出更加激烈的态势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在市场需求方面,工商业储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模式,到如今的大工业、产业园区等大规模应用,工商业储能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单独配置的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新增装机448个,规模达1.32GW/3.25GWh,容量占比5.59%,总投资超12亿元。

其中,江苏省工商储新增投运规模最大,共计434.867MW/1077.432MWh,容量占比33.16%;浙江新增投运项目最多,共206个,规模241.536MW/724.906MWh,占比22.31%;广东新增装机83个,共195.043MW/444.553MWh,占比13.68%;安徽149.22MW/313.955MWh,占比9.66%。此外,湖北、湖南工商储新增装机均在100MWh以上。

在竞争格局方面,工商业储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等行业巨头的全面布局,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各大厂商纷纷采取多种策略,如召开渠道招商大会,不断扩大销售渠道;联手融资租赁公司推出配套金融产品,降低初始投资门槛以吸引投资人。此外,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推出配套运维平台、品牌建设和安全升级也成为厂商们竞争的重要手段。

十、交流侧并网能力、本地化解决方案、技术升级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短期来看,储能系统依然面临一定的价格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交流侧的并网能力、本地化的解决方案能力和技术升级能力成为储能系统供应商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交流侧的并网能力是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关键环节。具备强大并网能力的储能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电网的运行需求,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不同地区的电网结构和电力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具备本地化的解决方案能力。具备本地化解决方案能力的储能系统供应商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能够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新产品的的储能系统供应商将会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结 语

2024年,中国储能产业在技术进步、市场扩张和政策支持的共同推动下,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好成绩。同时,新型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混合储能等技术不断突破,成本持续降低,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储能产品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将愈发重要。未来几年,新型储能技术将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资讯来源:中国储能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