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钠电领域39起融资事件复盘:押宝聚阴离子技术路线,钠电企业3年7获融资

发布时间:2024-12-17    来源:中国储能网   关键词:

据能源圈了解到,从2023年的爆火,到2024年资本市场的“退热”,钠电的产业化“元年”并未如期而至,但应该看到,钠电2024年在储能领域的渗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随着未来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钠电有望成为储能市场中的“补位者”,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弥补锂电池的不足。

钠电龙头3年7获投融资背后

12月16日,众钠能源宣布完成由中合投资和黄海金控联合投资的近亿元A1轮融资交割,A2轮融资也已进入收官阶段。

这是这家成立不到4年的钠电企业获得的第7次投融资,能够在短时间频频受到资本青睐,与其主攻的技术路线不无关系。

正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关键构成材料,也是影响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参数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推动钠电产业化的关键因素。

基于正极材料差异化,目前钠电已经发展为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类化合物三大技术路线。

由于三大技术路线优、劣势各异,且市场需求及响应速度不同,产业化进程也存在差异。

具体来看,层状氧化物能量密度、倍率性能等在三种技术路线中表现最好,已率先完成了产业化,但是在锂电池、系统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成本问题将成为制约这一技术路线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普鲁士类化合物则由于制备结晶化及热失控后产生有毒气体等原因,目前产业化进度较慢。

聚阴离子化合物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高,循环寿命长(可达6000次)、工作电压高,同时兼顾材料成本低,与储能场景更为适配,因而落地低速车、储能等应用前景广阔,产业化速度较快。

聚阴离子技术路线目前主要包括磷酸钒钠、磷酸锰钒钠、硫酸铁纳三大方向,硫酸铁钠则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性能优化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前沿突破。

众钠能源选择的就是聚阴离子化合物硫酸铁纳技术路线,这一路线具备低成本、高安全、高循环寿命等多重优势,尤其是在成本上,硫酸铁系原材料丰度大、存量足,成本为1-2万元/吨,是正极材料中成本价格最低的。

围绕硫酸铁钠电池的材料体系,众钠能源坚持“全栈技术自研”和“全链量产布局”,目前已获得近140项授权专利,并建设了正极材料、电芯、PACK系统量产基地,开发出全系全形态结构的电芯产品及适用于轻型动力、储能、UPS、商用车等多元场景的聚钠、储钠、备钠、启钠系列钠电解决方案。

技术路线能否能产业化,市场的反应最直接。

在2022年,众钠能源就已完成钠电在两轮车、储能系统上的实际落地。

2023年,其与全球电动车出货量排名前列的数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两年内累计意向定单超过7GWh。

今年以来,众钠能源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渗透能力继续增强。

4月,众钠能源发布全球首款硫酸铁钠高倍率电芯,同时携手两大头部车企爱玛、新日推出新款钠电车型,随后官宣与全球电力电子某龙头企业就新发布的高倍率电芯达成合作开发协议。

5月,众钠能源与国内某智能仓储物流领军企业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不低于1.3亿元人民币的钠离子电池年度供货协议,向江西某城市环保清洁车企业完成首批数百台聚钠1号产品出货。

6月,众钠能源与科曜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与大科能源、安徽铭阳两家客户签订首批定单总额近3千万元的电芯供货长单,并推出48V和60V两大系列换电产品。

7月,众钠能源顺利向包括派能科技在内的数家战略合作企业批量交付硫酸铁钠正极材料。

10月,众钠能源获得合作伙伴1000吨硫酸铁钠电池正极材料订单,这是全球钠电行业首个单笔千吨级正极材料订单。

在储能场景,众钠能源2024年以来除完成多个钠离子电池工商业储能示范项目的落地应用,还成功推动海外业务突破,与多家海外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在手订单已排产至明年年中。

实际上除了众钠能源,璞钠能源、珈钠能源、众钠能源、华钠新材、瑞扬新能源等聚阴离子材料技术路线的企业近年来也频频获得融资,除了众钠能源,多家企业也宣布斩获千吨级大单。

11月,英钠新能源宣布斩获某钠离子电池头部企业的超千吨聚阴离子型复合磷酸铁钠正极材料订单;华钠新材也表示斩获了某钠离子电池头部公司的 1000 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

今年以来钠电领域39起融资事件复盘

据数字储能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发生在钠电领域的融资事件共39起。

从融资轮数上看,这些融资事件多发生在企业早期阶段,其中天使轮(包括天使+轮)共11起,占比为28%;有10起为A轮、A+轮;仅两起为B轮和B1轮,另外16起为股权投资和战略投资。

从金额上看,21起融资公布融资金额,其中多以千万元为主,亿元融资的项目共8起,其中最大的两个融资项目分别为湖钠能源的Pre-A轮(数亿元)和珈钠能源的A轮(数亿元)。

从业务领域看,融资次数最多的为钠离子电池领域,其次分别为钠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领域。

从融资次数看,湖钠能源、泓原新能源、璞钠能源、津工能源、绍兴羽能、众钠能源6家企业均获得了超两次以上的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钠电这一赛道对于资本市场的的吸引力比去年相差较远,数字储能网曾统计,2023年前11月,涉及钠电池赛道的融资事件达近50起,相比去年,今年融资事件减少22%。

真正的产业化“元年”何时到来?

2022年,碳酸锂价格高涨使得钠电池产业也成了“最热赛道“,大量的资本蜂拥而至,产能项目大量上马,行业专家高喊“2023年将是钠电池产业化元年”。

但2023年以来,随着碳酸锂价格从高峰跌落至几万元一吨,钠电池赛道热度持续降温,行业期待的“元年”并未如期而至,钠电池市场似乎从风口逐渐被市场“遗忘”。

对于目前钠电市场的现状,除了锂价下降使得钠电的成本不具备竞争力是主要原因,技术上,钠电发展时间短,从材料端的正极、负极、电解液技术的研发还需进一步突破。

产业链方面,行业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因为缺乏标准,上游不同供应商之间、或者同一厂商不同批次供给产品规格、质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将会影响后期钠离子电池成品的质量和性能。

另外,钠电尽管在低温、高安全、低成本上有优势,但是能量密度相对于锂电在现阶段还是低很多,钠离子电池长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尽管如此,钠电池2024年在储能领域的渗透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4年1-10月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23.048GW/58.156GWh,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钠离子储能实现了百兆瓦时级别项目并网。

2024年6月,由中科海纳提供钠离子电芯的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投产规模50兆瓦/100兆瓦时。

该电站是我国首个百兆瓦时级别钠离子储能项目,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商业化运行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储能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系统需求不断细化,单一类型的储能已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今年以来,混合储能的应用呈明显增长趋势,2024年1-10月共10个混合储能项目新增装机,总规模达1.4GW/4.6GWh。

在这些并网的混合储能项目中,钠离子电池储能投运功率占比0.62%,排名第四。

招投标市场中,2024年1-10月采招落地的项目中,技术路线较为明确的规模达39.11GW/121.466GWh,钠离子电池规模为104MW/207.5MWh,功率占比0.27%,排名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的钠电源网侧储能中标类别占比上,电网侧独储占九成,2024年以铁锂+钠电为主的混合储能,占比超70%。

产能规模上,2024年1-10月,国内共65个钠离子电池储能生产制造项目更新了动态,规划年产能248GWh,计划总投资1189亿元,达产后年产值1200亿元,产能规模仅次于锂电池储能。

钠电的未来在哪?何时才是真正的产业化元年?

顶层设计中,钠电一直被赋予厚望。

早在2021年,工信部答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15号《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提案》时就明确表示,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丰富度、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之一,并展望到随着产业投入的加大,技术走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

2024年11月,工信部组织编制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中又多次提到钠电池,如“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加强钠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标准布局”等,并对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建设综合性充换电站和企业出海战略等提出要求。

钠电池的产业化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其定位更像是市场中的“补位者”,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弥补锂电池的不足。

随着未来更多的利好政策、行业标准完善、技术突破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项目应用增多,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将加速到来,成为新型储能赛道里与锂离子电池“共舞”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

资讯来源:中国储能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