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为何需要保险

发布时间:2024-11-01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关键词:

据能源圈了解到,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提速,如何控制风险成为各主体关注的重要议题。

2024年9月6日,11号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登陆,位于文昌市玉兰湾的一处风电场发生多台风机倒塔事故。风电场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受损风电机组均已投保。

在遭遇极端天气后,保险对于电力行业的补偿作用更加凸显。从长远来看,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加快,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保险对于行业风险控制以及引导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保险兴起

保险业是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可以起到分散经济风险的作用。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以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多重风险,保险作为提高系统风险韧性的市场化管理工具,能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风险减量服务。

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绿色保险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绿色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质效。

绿色保险主要是为致力于绿色发展的企业或者产品提供保险服务,绿色保险一方面可以通过风险分散机制为新能源全产业链提供风险保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保险资金,推动能源电力领域绿色转型。

新型电力系统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行业风险特征出现了明显变化,也成为绿色保险应用的重要领域。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占据较高比重。截至2024年7月,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6.8亿千瓦,装机占比超过54%。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

2024年7月,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电机系联合发布《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创新规划与顶层设计》报告,指出新型电力系统的风险分布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以及新兴场景中。其中电源侧风险主要来自于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低碳能源,其发电能力受制于风速和光照等因素,可控性和稳定性相比传统电源较低。

为了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新型储能得到快速发展,电化学储能的安全风险管理也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主要存在热失控的风险,这是由于电池的生热速率高于散热速率,热量累积以后无法及时散出引起的“链式反应”。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444万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已投运的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达到97.0%。国家能源局印发多项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电力行业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运行风险监测和预警。

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风险特征,上述《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绿色保险保障,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针对太阳能、风电、水电、核电等能源产业生产、建设和运营期间的风险特性,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探索推进新型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保险创新,覆盖研发、制造、运维等关键环节风险。通过保险机制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风险解决方案。

鼎和实践

近年来,绿色保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2298亿元,占行业保费4.5%,共计提供保险保障709万亿元。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将助力“双碳”目标纳入到公司规划中,并提升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优先级。在绿色保险产品方面,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等头部险企聚焦清洁能源、碳市场等,推出了新能源保险、碳汇保险等创新产品。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保险行业发展拓宽了空间,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寻求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鼎和保险董事长郑添在接受《南方能源观察》(以下简称“eo”)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财产险行业竞争激烈,大型险企凭借自身人力和成本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更多份额,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市场集中度上升。中小财险公司主体产品与发展模式同质化,竞争乃至生存压力不断加大,需要找准自身的资源禀赋,打造优势保险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地赢得发展机遇。

结合自身在能源领域的优势禀赋,鼎和保险提出“能源行业保险专家”的战略定位,执行“保险+科技+服务”的差异化经营策略,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减量服务。其中,新型储能是鼎和保险重点布局的业务领域之一。

据鼎和保险新型电力系统保险研究中心(创新孵化中心)总经理张森林介绍,鼎和保险抓住新型储能发展的机遇,搭建了包含储能产品创新、理论研究、风险减量在内的特色化保险服务体系,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电化学储能专属保险产品“储能保”。

“储能保”为电化学储能电站提供从建设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保险服务,其保障类型涵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基本覆盖了能源行业储能电站的常见风险。截至目前,鼎和保险已经累计为300余座储能电站提供了风险承保服务。

除了新型储能,鼎和保险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新兴场景均推出了相应的保险产品,如光伏电站并网消纳损失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用户需求响应责任保险、碳资产损失保险等。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保险的引入并不仅仅是为了事后的经济补偿,更重要的是提供风险减量服务,降低系统整体的风险成本。例如,鼎和保险为客户提供投保前的风险评估,以及投保后的安全培训、监测预警、隐患排查等服务。

“2024年以来,我们为央企客户开展风险减量服务近30次,覆盖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光伏发电、水电等领域,共排查出风险隐患150多处,同时还邀请南方电网各业务领域的专家,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风险减量服务。”鼎和保险能源业务部营销支持和风险管理团队经理徐钦表示。

完善顶层设计

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保险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绿色保险增速较快,但整体而言,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受制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尚不成熟、市场主体积极性不足等因素,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发掘。

目前针对新型电力系统风险特征的保险产品种类相对有限,主要是因为这类保险产品开发相对复杂,保费收入与风险并不匹配。产品保费过高,市场主体缺乏投保积极性,保费过低,保险公司承保意愿不强。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是其核心竞争力。但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行业普遍缺少历史数据和运营经验积累,这也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和产品定价的难度。

此外,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风险较为复杂,呈现出巨灾风险的特征,这类风险影响范围大且理赔需求高,在市场缺乏多层次保障体系的情况下,仅依靠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无法完全分散风险。有专家建议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牵头设立风险分担基金,覆盖气象灾害等不可预见的因素发生时产生的大规模赔付,将海上风电、大型电化学储能纳入到行业再保险共同体保障范畴。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吕思宇对eo表示,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更加完善的顶层设计为市场主体提供明确、稳定的发展预期,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明确保险市场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战略。对于电力行业数据相对封闭的问题,需要由政府主导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和定价优化。

资讯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