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遭遇限电,电动车充不上电
据能源圈了解到,成都车展如火如荼,参展人员一下飞机就被成都火热的天气带入了氛围。阳光灼烧,车展内外,对天气敏感的电动车又成了话题中心:“电动爹”,冬天不行,原来夏天也不行。
纯电车在南方的适用性其实比北方强。可天气热,为什么电动车又不耐用了?相比于北方冬天的制暖,电动车在南方夏天使用空调还是比较节省的。一般情况下,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一小时的耗电量在1-2度电。但如果车辆的空调功率较大,或者车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差较大,耗电量可能会更高。而汽车开暖风,简单的电加热一小时耗电量通常在5到6度左右,效率高的空气能热泵也得用到两到三度电。如果以电动车在城市内1小时行驶60公里耗电10度来计算,夏日空调降温只占到了车辆耗电的一两成。
但极端高温下,电动车恐怕就不是10度电能跑60公里了。今年7月份热浪来袭,河南多地出现了40摄氏度的高温,有报道称高温天气导致河南省约96万辆电动汽车出现了续航里程急剧减少、充电时间延长等问题,许多车主不得不调整出行计划。
有研究表明,当电池温度从30摄氏度升高到40摄氏度,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能下降20%到40%。不只是续航里程,温度高意味着电池物质分子运动加剧,电池也就更加不稳定,这就增加了电池着火爆炸的危险。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电池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怕冷也怕热,“电动爹”的帽子,电动车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再也摘不掉了。但当夏日高温来袭,电动车车主们最困扰的还不是续航缩短电池寿命“腰斩”,而是根本充不上电。作为成都限制非民用电的一部分,充电桩成为了主要的限电对象,司机们遇到的麻烦是无处充电,即使找到了还在运营的充电桩,充电功率也拉不满。)
在成都,有的充电桩从全天开放变成了定时开放,有的充电站只开放了部分充电桩。还有一些充电桩不开放了却不在App上标示出来,有车主跑了17个充电桩才充满电。“什么 800V、900V,液冷、超充,通通达不到最高功率,更不要谈什么充电10分钟,能跑500公里。”车企绞尽脑汁研发的大功率充电,在电力紧张时期变得毫无价值。
凡此种种,都显示出了充电这种汽车的补能方式,似乎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汽车充电百分百依赖电网,而电网的发电端与使用端,发电和用电是同时完成的,即用户需要多少电,电厂就差不多要发多少电。发电过多或者过少会导致电网的频率的变动(我国用电频率为50Hz),进而造成电能质量的下降,轻则伤害用电器的使用,降低用电器的表现,重则烧毁电器元器件。
电动车充电是大功率大电流,普通的冰箱一天也用不了一度电,可电动车,若按厂家宣传的10分钟充电能跑500公里,意味着10分钟就得充几十度甚至上百度电。一辆车产生的电流是一台冰箱的数千倍上万倍,一辆车超快充就可能改变一个小规模电网系统的供需平衡,更不用说当成前上百的电动车一起充电,一个城市的电网都可能因此崩溃。故而电动车的快充并不是越快越好,不能追求像加油那样即来即走。
充电装备限电,意味着汽车用电被划入了工商业用电范围,而非居民用电。这样划分是否合理呢?电动车的使用者既有个人使用,也有大量的出租车网约车。出租车网约车有着经营性质,是商业活动,当商场写字楼被限制用电,这些运营车辆被限电也在情理之中。但电动车的用户并非全是经营性的,还有大量的私家车。限电给居民的出行也带来了困难,是“误伤”。而成都又是妥妥中国汽车第一城,新能源车的保有量也排在全国前列。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在96个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当中,成都以674万辆的保有量排名全国第一。而成都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去年虽然只排在全国第六位,仅为第一名上海的一半,但增长速度是惊人的,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76万辆,半年时间增加了12万辆。
凭借着相对燃油廉价得多的电费,凭借着几乎无需保养以及国家消费政策的倾斜,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一骑绝尘,渗透率更是在今年迎来了超越燃油车的历史性时刻。4月上旬首次达到50%,到了7月份全月渗透率超过一半,达到50.8%。这一成绩是在全球范围电动车逆潮中出现的,尤其难能可贵。以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全球739万台新能源车的销售中,竟有65%出现在中国。
顶着“电动爹”的帽子,新能源还能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这是和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塑造出的竞争力分不开的。尽管车型快速迭代,汽车保值率低,但仅从操控性和使用经济性上新能源已经深入人心。诸如电池容量、汽车续航乃至充电速度,新能源车的性能也在逐步提升,可以说车主们“痛并快乐”着,把新能源车推举到今日终于可以和传统燃油车分庭抗礼的状态。
问题是,无论是长假高速路上的充电长龙,还是严寒高温中的失速式掉电,总有一些时间——其实是挺多的情境——部分车主成了“被牺牲的局部”。这一次,是长江流域的“秋老虎”和西电东送。而成都作为中国内陆发展最快、科技与时尚蓬勃爆发的大城市,本不应该被“牺牲”。
气候极端变化,电网西电东送等等自然灾害和资源矛盾,看似是无解的,但至少在能源供求上,它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钠电池技术成熟了,廉价储能的前景越来越清晰。固态电池等动力电池技术的完善和量产,也意味着怕冷又怕热的电池会进一步“进化”,在严寒和酷暑中也不掉链子。
电网调度的矛盾也并非完全不能解决。追求更精细化人性化地方案,当然会增加调度上的复杂度,却能让更多的车主感受到被尊重。试想,长江经济带中那么多的大中城市,若每个城市关闭5%的充电桩,而非一个城市关闭50%,情形就会好得多。
资讯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