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能源局局长王祖勋: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据能源圈了解到,重庆,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项国家战略在此叠加。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61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01万亿元,成为西部第三个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超3万亿元的省市。2024年前三季度,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2万亿元。
重庆市能源局局长王祖勋日前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一体推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近年来,重庆市着力推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王祖勋介绍,例如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2024年12月建成投运,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綦江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提前建成投产。“能源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十四五’以来,重庆市经济步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带动全社会能源消费量大幅提升。为支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重庆市着力加强能源生产能力、输运通道、储备能力、消费体系建设,确保能源体系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标准需求。下一步,重庆将聚焦以下四个方面,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一是夯实能源保供大盘,持续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二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稳步推动氢能多元化应用,培育能源产业新动能;三是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四是紧盯中长期能源保障能力建设,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内增外引”双向发力
全力夯实能源保供大盘
“十四五”初,重庆市印发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突出绿色发展、安全保障、区域协调以及统筹引领,明确一系列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等内容。2022年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极端天气,电力保障形势越发严峻,重庆也经历了60年一遇的极端连晴高温天气。针对极端气候下能源保障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重庆市及时对“十四五”规划进行中期调整,坚持“内增外引”双向发力,新增布局外电入渝输电通道、天然气发电、新型储能等系列重大项目,千方百计守牢能源安全底线、筑牢发展之基。
“随着重庆经济高速发展,全市最大电力负荷、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由于重庆天气炎热,迎峰度夏期间空调降温负荷陡增,电力供应保障压力不小。”王祖勋表示,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市国网统调最大电力负荷需求达到2945万千瓦,较2023年增长11.6%,创历史新高。尽管重庆市内电力装机在2023年底已超过3000万千瓦,但由于水电、风电、光伏出力特性原因,在足额协调市外资源的情况下,电力供应仍保持紧平衡。
如何突破上述瓶颈,持续提升重庆能源保供能力?
“‘十四五’期间,重庆推动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开工‘疆电入渝’工程,计划2025年建成投运。”王祖勋介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支持下,疆电(南疆)送电川渝等重大“外电入渝”项目纳入规划,正加快开展藏电入渝、新材料化工项目配套管道等项目前期研究。“‘疆电入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庆段)已全线贯通,计划2025年建成投运,每年入渝‘疆电’可超360亿千瓦时,约占全市用电量的1/4,可大幅缓解重庆电力短缺压力,同时有效促进新疆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优势资源转化。”
“除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外,重庆也着力推动市内供应能力建设。”王祖勋表示,一方面是推动市内电源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重庆推动綦江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永川港桥燃机、重庆电厂环保迁建、合川双槐储能电站等一大批能源保供项目建成投产,开工约485万千瓦天然气发电、5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另一方面加快市内能源运输通道互联互通。“目前,万州平湖至涪陵五马500千伏线路工程已经开工,该项目线路长176.5公里,线路途经五县区,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渝东北向主城都市区送电能力,提高重庆渝鄂北通道购电能力,满足渝东北新能源约400万千瓦大规模开发外送需求,为渝东北500千伏主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王祖勋同时介绍,川渝地区天然气、页岩气资源相对丰富,重庆作为全国率先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省市,近期出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川渝千亿方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助力川渝地区在全国天然气保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压舱石”作用。2024年,重庆新增页岩气探明储量约2200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储量将超过1.3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117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重庆市电力装机达3544万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超过170亿立方米,煤炭、成品油调入能力稳定在6000万吨、1000万吨以上,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速能源低碳转型进程
“重庆积极开发市内清洁能源资源,同步引入市外清洁能源,着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王祖勋提到,重庆市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开展“千村万乡驭风”“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行动,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达到526万千瓦、较2020年底增长221.1%;持续推进川渝千亿方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2024年天然气产量达175亿立方米、较2020年增长33%。已投运的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年送成渝清洁电量约350亿千瓦时;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将于2025年投运,年送渝清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争取到三峡电站增发电量等比例分配渝鄂,正常情况下每年可新增清洁电量50亿千瓦时;用好川渝、渝鄂省间输电通道,持续扩大清洁能源消纳量。
“受资源禀赋影响,重庆市内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相比全国仍然偏低,还需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王祖勋直言,截至2024年底,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占全市电力装机比例分别为25.9%、6.8%、8.7%,仍然偏低,主要原因是重庆市内能源资源缺乏,如风、光新能源资源禀赋总体较差,属全国Ⅳ类地区。
“持续提升清洁调峰能力,也是重庆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王祖勋指出,重庆科学有序发展抽水蓄能,跨越式发展电化学储能电站,“十四五”期间市内电力调峰能力提高了448万千瓦。积极打造西南地区百亿立方米储气库群,铜锣峡、黄草峡储气库实现首期采气,2024年冬天到今春的调峰能力超过10亿立方米。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清洁能源消费方面,重庆市稳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停淘汰永川松溉、綦江安稳电厂一期等落后燃煤机组,实施燃煤机组节能降碳改造,2024年完成7个电厂354万千瓦装机的“三改联动”。此外,重庆市还积极开展市场化电力交易,2024年推动82家售电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435亿千瓦时。重庆油气交易中心持续推进交易增量扩面,2024年实现油气交易量493.71亿立方米、交易金额1129.93亿元。重庆还提前布局智能配电网和能源终端设施,已基本建成“三环十射”的高速充电网络,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同时开展公共领域车辆V2G双向充放电、充电站微电网示范项目,推动虚拟电厂聚合各类充放电负荷,实现车网良性互动。
“重庆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工业副产氢产量大、纯度高,具备发展氢能的成本优势。”王祖勋表示,作为全国六大工业基地之一,重庆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有较完备、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具备发展氢能产业的配套优势,尤其在汽车工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发展氢能汽车条件得天独厚。
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重庆市逐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氢能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长江经济带氢走廊”建设。《重庆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全市氢能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对加氢站、全新氢燃料电池车型给予补贴和奖励。同时,针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研究制定迭代相关政策,推动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祖勋特别强调:“重庆氢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已初步构建形成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电堆和系统集成)、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检验检测等氢能产业链整体框架。”
“此外,重庆还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王祖勋介绍,目前重庆市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已形成超过500亿元的产值规模。江津区与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共同打造500亿元级的光伏产业园区。铜梁新型储能产业园已吸引13家新型储能规模以上企业入驻,锂电池产能超过120吉瓦时。氢能产业链框架已初步形成,涵盖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等环节,涪陵、长寿等地形成全国少有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
打造“七个”能源体系
全国视野谋划能源保障
谈及重庆市能源未来发展,王祖勋表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着力打造“七个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新重庆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
王祖勋介绍,一是打造内增外引的电力供应链,形成稳定可靠的煤炭供应链,建立内外衔接的石油供应链,建设经济可持续的天然气供应链,构建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二是持续推进电力骨干网优化升级,加大智慧电网建设力度,优化天然气管网布局,完善煤炭运输网络,构建以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的能源输运体系。三是着力提升系统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安全管控能力、战略安全保障能力,构建稳定韧性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四是开展工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交通能源融合绿色发展、建筑用能绿色低碳转型等行动,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五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形成能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能源产业模式创新,构建竞争力强的能源产业创新体系。六是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能源要素市场建设,打造能源数字一体化管理平台,构建现代协同的能源治理体系。七是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合作,构建多元化市外能源合作渠道,深化央地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对外合作体系。
“重庆坚持以‘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系统观念谋划能源保障。”王祖勋表示,“换句话说,我们不应仅限于本市视角,而要从全国能源保障的角度来推动重庆发展,以服务全国能源保障的视野来谋划重庆的能源保障。重庆积极践行系统观念,例如将外电入渝作为打造内增外引电力供应链的关键内容,近年建成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持续推动疆电入渝工程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新疆(南疆)送电川渝、川渝特高压交流加强工程、渝黔背靠背联网工程可研,力争年内具备上报核准条件。”
王祖勋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重庆市以打造“西电东送”能源资源配置枢纽为抓手,加快开展西北电、藏电等入渝直流输电通道以及川渝特高压交流南环网、渝陕背靠背联网工程等研究论证,打造形成“多条特高压直流通道+特高压交流环网+毗邻省份联网”输电通道体系。
资讯来源: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