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央企加入反价格内卷:低价竞标要扣分,提高技术权重

发布时间:2024-11-06    来源:环球零碳   关键词:

据能源圈了解到,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行业反低价“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队伍正在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

自从光伏和风电企业签署自律公约之后,在新能源行业招标中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央国企,也纷纷加入反内卷阵营,开始修改招标规则,向低价说“不”,在评标中增加技术权重,并看重企业的履约能力和度电成本。

《环球零碳》从业界获悉,在最近的一次8.4GW的风力发电机组集采中,一家大型央企对招标规则进行了修改,在评分标准中,不再以最低价为评标基准价,而是以有效投标人评标价格的算术平均数再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今年上半年,这家央企的风电集采招标的评分规则是,评标基准价计算是以有效投标人的单位千瓦风机(含塔筒)价格的最低价为评标基准价,评标价格等于基准价得100分,评标价格高于评标基准价5%以内(含5%)的,每高1%扣0.4分,评标价格高于评标价格基准价5%以上,每高1%扣0.8分,扣完为止。

这其实就是鼓励参与竞标的企业报低价,价格越低得分会越高。

而这一次集采首先对评标基准价进行了修改,基准价以投标人评标价格的算术平均数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

评标基准价的计算也有改变。首次算术平均值确定后,再将所有有效投标人评标价格与首次算术平均值比较,当投标价格在该算术平均值的80%(含)—120%(含)区间以外的,该投标人的评标价格不参加评标基准价的计算。

这其实意味着,最终基准价的确立,会去掉价格太高或价格太低的报价。

这套规则,显然比此前以最低价作为基准价更科学,也是对竞标者的价格引导,意味着最低价不一定有优势。

据测算,如果按照这家央企的最新规则,跟此前规则相比,风机整体价格要高出96元/KW,这对利润微薄的整机制造商来说是利好。

除了风电领域外,储能、光伏的招标规则也在修改。

据21财经前几天报道,另一家央企开发商针对其拟招标的储能项目也修改了评标办法——将技术评标权重、价格评标权重从原来的50%、45%,分别调整为55%、40%,商务评标权重不变。

并且,价格评分的评审标准亦发生变化。和上述修改后的风电招标规则一样,评标的基准价不再是最低价,而是中间价。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有效投标加权计算的算术平均值,以其为“锚点”下浮5%设为基准价,每高1%扣1分,每低1%扣0.5分;报价浮动超过20%,也就是最高价和最低价的投标者将被剔除。

这个规则比上述风电招标规则更进了一步,就是低于基准价的,也要倒扣分。这对那些想用低价倾销获取订单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威慑。

央企开发商出来带头修改招标规则,引导竞标企业脱离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其实也有利于自身长远利益的维护。

在我国,“五大六小”电力央企是新能源下游开发的主要投资商,占新能源装机一半以上。当价格不断突破底线之时,风电、光伏、储能的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这严重影响着新能源发电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海上风电为例,如果质量不过关经常故障停机,检修费用(海上出一次运维船几百万)和大机组停机的电量损失都不是小数,属于持续失血,它导致的损失会远远大于购买低价低质风机省下的初始投资。

以“五大六小”为主的发电央企,都已制定自己的绿色计划,都在向新能源进军,一方面他们是甲方,是金主,是购买者。但这些传统能源企业,要想迅速在新能源市场中抢到足够的蛋糕,也并非外界所想象的那么容易。在地方拿资源,与电网谈判中,他们也要参与竞标,也面临激烈的竞争,有时他们也受困于低价竞标的苦楚。

第一财经此前就报道过,某大型央企看中了一个位于西北地区的集风电和光伏为一体的大型发电基地——总投资高达数百亿元,并决定以一个低于预期的造价成本报出自己的投标。

原以为自己报出的造价成本已经最低,但没想到竞争对手报价更低。另一家公司报出更低的价格,其中光伏项目的单位造价比该公司低500元/千瓦,总造价因此降低了近10亿元。

这样的报价,当时让市场都很震惊,因为这意味着公司的预期收益难以覆盖资金成本,甚至出现亏损。

作为央企,也是新能源市场博弈的一方。当整个市场预期都以价格战为导向的时候,牺牲的是整个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在新能源的浪潮中,只有坚持长期主义,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力量,才不会在价格内卷的漩涡中迷失方向。

资讯来源:环球零碳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