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基本特性
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拥有易液化、易挥发、可燃及强烈刺激性气味等特点。其稳定性强,极易溶于水,并在高温条件下能分解为氮气和氢气。作为世界上生产及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化学品之一,氨在农业(如制造肥料)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氨气在理想燃烧条件下仅产生氮气和水,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具有零碳排放潜力的燃料选项,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图:氨的用途合成氨的多元路径与绿氨崛起
合成氨技术是实现氨大规模生产的关键。根据氢气来源的不同,合成氨可分为灰氨、蓝氨和绿氨三类:灰氨:利用天然气和煤等传统化石能源制取的灰氢与氮气合成,过程伴随较高的碳排放。蓝氨:虽然氢气仍源自化石燃料,但通过捕获并储存二氧化碳,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绿氨:采用可再生能源(绿电)产生的绿氢与氮气合成,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零碳排放,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图:合成氨生产途径及分类
合成氨制备分两个工艺段,制氢部分有所差异。合成氨制备分为制氢和制氨两个工艺段,制氢过程因氢气制备来源不同工艺有所不同,我国灰氨制氢主要是用煤制氢工艺,而绿氨制氢部分则用的是电解水制氢工艺。绿氨合成几乎无碳排放。灰氨所用的煤制氢工艺核心反应式是C+H2O→H2+CO以及CO+H2O→H2+CO2,在制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碳排放,且所用网电中的火电也会导致间接碳排放。而绿氨合成工艺制氢部分工艺路线短,主要能耗都用绿电,需要的原料为H2O,生成物为H2和O2,碳排放几乎为零。
绿氨:零碳燃料与氢能载体
在中国,燃煤发电占比较高,导致碳排放量大。绿氨的引入,为减少碳排放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作为零碳燃料,绿氨可以由绿电和绿氢直接生产,其燃烧产物仅为氮气和水,实现了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零碳排放。
绿氨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利用绿氨部分替代煤炭,不仅避免了现有火电资产的闲置浪费,还无需对电网进行大规模新建或改造,有效利用了现有资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绿氨的应用范围有望从火力发电扩展到更广泛的燃煤工业领域,加速碳中和进程。
绿氨掺烧的减排效果:研究表明,在火力发电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氨,能显著降低CO和CO排放。日本科学家的模拟实验显示,随着掺氨比例的增加,电站锅炉的碳排放量逐渐减少,验证了绿氨作为减排工具的可行性。
来源:《氨燃烧经济性分析及煤氨混燃研究进展》
氨,尤其是绿氨,作为新型零碳燃料和氢能的高效载体,不仅在减少碳排放、对抗气候变化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同时也为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思路。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绿氨有望成为推动全球能源革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