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主要科研方向就是瞄准哈密地方能源产业需求
据能源圈了解到,“哈密是一片热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来援疆以后,我感觉就像一头牛,跑到了草原!我是学能源动力专业的,在哈密学有所用,能够把自身价值发挥出来,这是人生非常幸福和幸运的事情。”
近日,在中国能源网跟随“追风逐日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时,研究院院长盛伟这样形容自己的哈密援疆实践感受。
到底是怎样的“哈密魅力”和发展空间,让这位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如此倾心呢?
“科研要到一线来”锻炼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能力
盛伟最初的心动来自:从实验室到田野,空间转变,带来了广阔的视野和应用场景。
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简称“研究院”)谋划于2016年。2020年开始正式投入运营,由河南理工大学和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运营管理。2022年,研究院获批自治区首批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2024年,在研究院发展基础上,建设了“豫哈科技援疆服务中心”。
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院长 盛伟
2020年,河南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盛伟在各位援疆前辈特别是刘志怀教授三次援疆精神的感召下,来到哈密。“援疆科研刚开始难度比较大,困难比较多,缺人、缺资金、缺科研仪器设备,缺科研平台,更是缺思维,基本需要零起步。”盛伟形容。刚来时,他和助手两个人要天天骑着自行车往返几十里路。
很快,他就发现援疆科研收获比困难大得多,“哈密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的应用场景,也有很多的科技需求。企业忙于生产和市场,对于科技需求往往提出来不够精准,或者并不知道可以通过科技赋能,促进产业升级。在援疆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现企业科技需求和实际中很有意义的课题去做,而且了解的越多,发现企业的科技需求越多。”
不是不需要,是需要发现的眼睛。不是没需求,是需要有人牵头先做好服务。为了把这些发现的技术需求解决好,盛伟以项目为切入点,组建科研团队,逐渐在哈密把科研平台搭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真正迈出了从实验室到田野的那一步,并且越走越快,越走越快乐。“作为大学教授,去解决企业的问题时,基础理论是够用的,其实缺乏的就是组织协调能力。打造这种新能力的过程比较痛苦,大约要经历2-3年,这个过程经历以后,逐渐会把发现的科研课题聚焦,从零散的为企业咨询、专家评审,到形成自己的科研课题和特色服务地方的科研需求的研究方向。”盛伟认为,在此基础上,科研课题会逐步升华,从只能服务地方,到可以服务全行业。
如果一直在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很多推动产业发展的实践是很难做到的。盛伟举例说,“在哈密发现的能源装备再制造新产业需求之后,我依托行业协会,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已发布31项,在研标准十多项,这些标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我主张科研人员要到一线,是因为我觉得,在一线能发现科研课题的真实需求,做真课题、真科研,可以避免闭门造车。尤其是对于工科类大学科研团队、科研机构等的大部分科研人员,还是一定要走到一线,因为我们的科研成果,最终还是要服务社会,服务企业需求。”盛伟同时也提醒,“不是所有科研人员都应该直接到一线,特别是方向很清晰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或国家重大课题攻关等专项研究等还是要有‘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
现在有时间时,盛伟依旧喜欢骑着自行车出行,他的微信头像就是一辆自行车停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沙土地上,一个黑色大背包紧挨着自行车,一侧是金黄色芦苇,一侧是黄绿相间的草坪。
培养本土化科研人才 牧区小伙“小麦”的求学路
教育援疆,为哈密本地培养人才,这始终是盛伟心心念念的核心使命。
首先是通过科研团队,带动本土人才培养。研究院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组建科研团队,由援疆干部人才专家带领,企业和地方职业学院高学历教师参与,既完成科研项目任务,又起到了培育人、实现人才本土化的作用。有了共同的事业目标,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也有效起到了民族真正融合,落实党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工作方针。
主心骨清晰了,接下来就是要把热情和时间真正用在哈密、用在培养学生上。在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主任过程中,有很多让盛伟感动的人和事。
麦尔祖克江.巴衣孜,这个来自牧区的维族小伙,经常被盛伟亲切称为“小麦”。小麦是盛伟在哈密培养的第一届本科生,也是哈密市首届本科生之一。“在我们的带领和培养下,小麦同学成长进步很快。在大学期间就在援疆项目资助下,到河南理工大学学习三个月。他还自己做了一个机加工的机械样件,上面刻有’豫疆一家亲’的字样。”现在,小麦已经成长为研究院里非常踏实和勤奋的科研助手,盛伟团队还协助小麦申请人才资助,希望他能考上研究生,继续在科研路上深造。
更多的感动与“能量”来自河南省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河南省先后投资4460万元建设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推进河南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对接科技合作、引育科创资源、创投新兴产业,成为服务哈密地方及全疆和西部地区的综合性产学研一体基地。而哈密市则不断敞开资源,盛伟从教育援疆、智力援疆到今年提出科技援疆,“能深深感到哈密市对人才的渴求,还有就是对我们工作真心的支持。今年哈密市委又给予我新的使命,就是参与建设新疆铁道与能源职业技术大学。我过去在大学里担任20多年的能源动力工程系主任,对专业和学科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也愿意与哈密人民一道,攻坚克难,使哈密真正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人才是第一资源,哈密市的真正发展需要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也实现河南援疆由输血到造血的重要使命。”
在哈密,科研是一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
盛伟的哈密实践,正在哈密市能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迎来更广阔前景。
在此次“追风逐日看新疆”主题采访时,哈密市发改委主任张晓毅介绍说,近年来,哈密市紧紧围绕国家“三基地一通道”“疆煤外运”“疆电外送”等战略实施,积极用好“风光无限”的新能源优势,加速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规模化基地建设,全面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已建成以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为主的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下一步,哈密市将围绕打造现代化综合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等战略目标推进重点工作。
对盛伟来说,研究院主要科研方向就是瞄准哈密地方能源产业需求。目前,已开展能源装备、能源化工、能源材料方向的研究,形成能源装备再制造技术、冷链技术、煤化工技术等几个特色科研团队:
哈密煤炭资源丰富,地下探明储量5708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8,通过对哈密各区分布的煤种进行分类研究,提出分质分级利用,提高煤炭使用效率,避免煤炭错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建立哈密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数据库,为哈密煤炭利用提供依据。开展煤制材料如石墨烯材料、碳基负极材料,为煤炭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哈密风电光电等新能源资源丰富且发展加速,随着相关能源装备服役期满,就会衍生出能源装备再制造需求。研究院采用现代制造技术手段(如表面处理技术、超疏水涂层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对设备进行再制造加工,使设备具有原设备同样使用性能,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对于确实报废设备,采用设备回收循环再利用技术,避免环境污染。制定能源装备再制造技术标准,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规范性指引。
哈密昼夜温差大,戈壁滩风沙大,气候特殊,能源领域应用的设备和技术适应性研究就比较重要。例如,能源设备系统里的过滤器设备等,寿命期比同类内地设备使用寿命期短。为提高该类设备寿命期,需要针对地域特点的设备进行新的开发。根据系统需求逐步开发如过滤器部件设备,并逐步开发系统设备,如二氧化碳机组、压力容器等关键设备研发。
还有,哈密有哈密瓜、葡萄、牛羊肉等高品质的特色农产品,但当地缺乏冷冻冷藏技术,缺乏对特色农产品冷冻冷藏方法和储藏性能研究的基础数据,研究院正在建立新疆特色农牧产品冷冻冷藏性能数据库,并开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备,提供冷冻冷藏技术方法。
......
在哈密,科研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实验,更是一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在这个蓬勃创新的场景中,盛伟是见证者与参与者:“哈密现在经济明显在快速发展,催人奋进,充满希望。越多越多的人会认识到,哈密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资源富集、地上地下都是宝的城市。这里有哈密市委扎实落实党中央政策和英明决策领导的原因,也有哈密地方各级干部和百姓共同努力的合力,也有河南援疆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的成果。”
资讯来源:中国能源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