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申报迎来重启
近日,工信部就修订形成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的选址、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节能评估、研发及工艺改进等方面提出新要求。这也标志着叫停近半年的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申报迎来重启。
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白名单申报工作非常重要,成功入选的企业将以正规军身份从事相关工作,是汽车厂商和电池企业项目招标的必要条件。《规范条件》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带领白名单制度回归,将助力行业进入有序、规范的良性发展轨道,进一步构建电池产业循环闭环,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盼已久 及时且必要
动力电池回收是一门新兴产业。为树立标杆效应,引导产业发展,工信部从2018年到2024年已先后发布5批次共计156家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前三批次,第四批、第五批入选企业大幅扩容,尤其是第五批入选企业名单中,有多家企业成立时间不足1年。这些企业短时间内能否达到门槛要求、是否具备生产能力,一度引发市场质疑。今年3月,工信部发文暂停受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申报规范条件。工信部方面表示,将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对申报规范条件进行修订,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
这半年时间,行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一边是政策叫停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白名单申报,一边是碳酸锂原料价格持续下跌,企业上个月刚回收电池,还没来得及拆解加工,回收电池就降价了。尽管还有一些新建项目,但更多项目都出现观望态势,甚至暂停业务。北京朋米科技总经理黄付升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指出,《规范条件》是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风向标,从业企业亟盼新规范要求的出台,尽快重启白名单申报工作。
有规则才好行动。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秘书长杨林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指出,从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规范条件》的出台及时且必要。当前行业参照执行的是2018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至今已实施6年,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环境变化,这一管理办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发展需求,有必要根据行业发展最新情况进行修订。他进一步指出,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更具有循环经济和战略资源属性,也是确保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抬高门槛 企业要有真实力
申报者趋之若鹜,如何杜绝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回收旗号找融资的企业,筛选出真正扎根行业、具备实力的企业?
《规范条件》提高白名单企业准入门槛和实力要求,要求综合利用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业务收入的3%。对再生利用企业增加了能源消耗相关要求,对材料回收率的要求更细致和明确,冶炼过程锂回收率不低于90%,镍、钴、锰回收率不低于98%。对梯次利用企业要求具有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年梯次利用量应不低于回收量的60%。
可以说是大幅提升了技术要求,个别条款甚至是苛刻。黄付升以梯次利用企业举例,相较于回收利用项目的高投入,梯次利用多为中小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专利。宏观政策导向是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考虑,但从企业生存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如果回收的电池质量不高、剩余容量低,本身难以进行梯次利用,加上目前政策文件规定中大型新建储能电站、电动自行车不得使用梯次利用电池,梯次利用电池的应用场景也减少了,新规60%的数值或有些偏高。整体而言,作为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顶层设计,《规范条件》就是要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技术升级,抬高准入门槛,让具备实力的大企业脱颖而出,让小作坊黑作坊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规范条件》将白名单企业申请书和企业规范情况表予以公开,对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的评价标准予以明确。杨林坦言,此举解决了以往部分市县级工信部门可能并不清楚的白名单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问题,使其更加公开、透明,杜绝了很多暗箱操作空间。以往企业申请白名单,找咨询机构辅导的费用高达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这一费时、费力、耗钱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短期阵痛 前景仍然可期
白名单是企业的金字招牌,但不意味着,拿到就可以躺平。
《规范条件》建立了明确的监督管理机制,要求白名单企业在每年第一季度结束前提交《年度报告》,监督整改不到位或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等事故,以及主体生产设备连续2年关停或开工负荷不足10%的企业将被撤销白名单称号,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白名单企业进行监督,向工信部投诉或举报。
规则清晰,监管有力。之前大家都在观望,随着《规范条件》靴子落地,市场景气度将快速提升,大家心里有数,都要动起来了。业内人士预计,白名单申报工作有望10月份正式启动。
对于市场前景,黄付升充满信心。碳酸锂价格不会无限下跌,价格终将稳定。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浪潮有所延迟,一旦废旧电池规模上来,行业盈利前景可观。他判断,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是一个庞大的朝阳产业,到2026年,动力电池面临大规模退役,届时市场将迎来爆发,预计到2030年,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杨林指出,在锂价大幅走低甚至已经跌破成本价的当下,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挣扎于亏损与微利生死线。对一线生产企业而言,《规范条件》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升级合规成本,会存在短期阵痛,如果锂价维持当前走势,预计一年内将有大批企业倒闭破产。做强做好这一产业,离不开政策扶持,他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一些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关心支持合规企业。尤其是加强梯次利用企业的技术攻关和政策引导,当前梯次利用电池应用场景有限,急需技术研发、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帮扶。
资讯来源: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