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源协同,加速实现页岩油革命

发布时间:2024-06-26 11:06    来源:中国石油报   关键词: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页岩油革命,页岩油资源协同,

第二届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管理研讨会观察

6月20日至21日,一场汇聚了能源化工领域两院院士、专家学者、高校教授、青年人才的高水平学术盛宴——第二届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探讨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和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机遇与挑战,共谋页岩油革命宏伟蓝图。

聚焦资源协同,共谋能源变革。近年来,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呈现出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会场内外,一个共识愈加凝聚:我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前景可期,但过程的艰难曲折或许超出想象。在理论、技术、效益、管理等诸多挑战之下,页岩油革命将如何实现?又该如何看待和把握加速页岩油革命实现的各类要素?本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参考样本。让我们透过会场上碰撞的观点、交融的见解,窥探未来页岩油革命道路上的“风景”与“风暴”。

聚焦主题

多角度碰撞思维火花

在本届会议上,“多资源协同”既作为主题又作为参会嘉宾口中的关键词频频出现,成为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多资源协同突出一个“多”字。通过分析今年会议期间的113个研究成果报告,大致可细分为页岩油基础研究理论、勘探开发技术、工程改造技术、钻井关键技术、管理创新技术、大模型信息化、重点盆地实践7个主题。

聚焦7个主题,参会嘉宾分享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交流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分享成功案例经验,突破常规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贡献智慧力量。大庆油田企业首席技术顾问崔宝文在主旨报告中指出:“要实现陆相页岩油革命,必须具备革命的思想、革命的技术以及革命的体制机制。”由此可见,当前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难题,也是战略和管理层面的难题。

聚焦页岩油资源协同勘探开发,专家们结合古龙页岩油、济阳页岩油、长庆页岩油、吉木萨尔页岩油等典型开发案例,就页岩油体积开发理论、关键核心技术、低成本效益开发模式、项目组织管理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共识。

长庆油田副总经理牛小兵等多位专家纷纷表示,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实现页岩油勘探突破的前提,技术创新是持续提升页岩油勘探开发进程的关键,管理创新是页岩油效益开发的重要途径。

创新为先

多方探讨贡献智慧力量

多资源协同突出一个“新”字。在今年的7个会场中,新增加了“青年创新论坛、综合分会场、提采分会场”3个会场,呈现出主分协同、老中青结合的新特点。

青年创新论坛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新亮点,专门为年轻研究者设立,旨在鼓励更多青年学者在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展示其创新思维和研究成果,为年轻研究者提供与业内资深专家交流探讨的机会,从而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指明方向。

在青年创新论坛上,来自各大院校的80名研究生成为主角,他们与专家展开充分研讨,碰撞思想,贡献青春智慧。

202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青年学者尹志昊高度关注英雄岭页岩油勘探开发管理创新工作。他通过深入阐述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管理策略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为促进页岩油勘探开发过程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方案。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王铎博士则通过展示支撑剂段塞泵注方案可视化试验研究成果,为古龙页岩油水力压裂开发贡献智慧。

青年创新论坛上,多位学者做了发言,潘哲君所作的陆相页岩岩石力学性质及各向异性研究报告、祝效华所作的提高机械钻速的研究与实践报告、赵辉所作的非常规油气藏压裂开发智能优化方法与应用报告都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报告涵盖勘探、开发、工程、实验方法、物理模拟与现场实施,视角新颖、观点独到,跨界交流成果斐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龙德对此评价:“把青年创新论坛突出出来,是极为重要的方向,为的是让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事业后继有人。”

相对于青年创新论坛,综合分会场、提采分会场则分别顺应了页岩油勘探开发面临的新趋势。其中,综合分会场旨在多领域交叉融合,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技术革新、创新管理的新思路;提采分会场则专注于分享提升采收率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关学术成果,助力页岩油资源有效利用。

两个分会场内,参会嘉宾直击痛点、难点问题,为提高页岩油产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与时俱进

深化认识提出应对之策

多资源协同突出一个“优”字。横向分析今年的研究成果报告,可以发现,基础研究报告数量最多。113名专家学者中有21人围绕有机质富集、储层表征、富集机理、甜点评价等主题交流分享。

而在聚焦开发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报告中,“流动机制”和“压裂”成为当下研究者关注的“主流”话题,共有20名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的5位专家针对当前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孔隙类型、孔径分布的研究较为深入,对于三维连通孔隙结构及孔隙尺度流动特征认识较为薄弱的现状,开展了陆相页岩油储集空间多尺度表征及孔隙尺度流动模拟实验,揭示出不同岩相页岩三维结构特征差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孙焕泉在主旨报告中通过与美国海相页岩油对比,指出我国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埋藏深、水平应力差异大、多尺度裂缝发育的特点,并提出压裂面临的三大难题,进而从压裂技术的迭代提升角度给出不同攻关阶段的应对之策。中国海油副总裁孙福街为在场嘉宾介绍了海上特色压裂设计技术,道出“少井高产”背后的秘籍。

在页岩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地质是基础,工程是关键,而工程的核心是储层改造,即压裂。由此可见,参会嘉宾的关注点与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和挑战高度一致,这将有针对性地为加快推动页岩油资源落实和规模效益开发这场“攻坚战”提供充足“弹药”。

行稳致远,久久为功。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之路上,集群贤之智,燃创新之火。我们将共同见证页岩油革命的光明未来。

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水平井平台——华H100平台,采用无杆采油、分布式光伏和数智化技术,实现清洁、绿色、高效生产。唐瑜 摄


资讯来源:中国石油报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