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创新破“内卷”局,避免“炒概念”式的伪创新

发布时间:2025-01-03    来源:中国储能网   关键词:

据能源圈了解到,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持续蓬勃发展,项目规模“倍增式”增长,各类应用场景竞相发展,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但与此同时,行业陷入低价竞争的“军备竞赛”,内卷式竞争不断加剧,部分产业链企业持续亏损经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面临挑战。

(一) “内卷式”竞争非长期行为

如何呵护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冲动”行为。

储能行业也陷入“内卷式”竞争,一方面在于部分产业链企业的无序扩张,近年来各路资本将储能视为产业转型的“香饽饽”或“救命稻草”,而忽视了产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在于储能项目盈利情况不理想,特别是新能源“强配”政策下,建设单位关注于设备或投资的“最低价”中标,而忽视其全寿命周期的性能和成本,由此带来初始投资端的价格恶性竞争。

相关部门也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规范行业秩序,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例如工信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优化市场环境,化解行业“内卷”现象,维护健康公平市场环境。

改善储能项目的盈利条件也是破除“内卷”的手段之一,从而引导用户关注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性能和成本,而非仅仅初始投资的最低价。例如,在电力市场建设上,各地已基本明确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丰富储能的收益品种;针对新能源侧配建储能盈利低的问题,明确配储作为独立储能参与市场的方式;部分地区探索建立容量补偿,推动储能盈利条件的改善。

(二) 储能产业需要什么样的竞争?

竞争是储能产业成长的加速器,但行业需要良性有序的竞争,特别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给终端用户提供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高安全的设备。相反,在“内卷式”竞争下,企业往往在牺牲设备性能和安全的基础上提供低价设备,最终导致产业链普遍陷入低利润甚至无利润的境地,技术创新停滞,同时给项目的运行带来诸多风险。

华为公司是国内技术研发企业的典范,通过技术创新高效突破西方国家的“卡脖子”。观察华为公司的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华为的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技术创新要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对于储能来说,技术创新应着重解决客户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关注于储能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高安全以及电网的调用、支撑和调节方面的技术进步。

(三) 以技术创新谋破局

技术创新是企业破除内卷、实现产业突围的高效手段,特别是当前行业技术“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是建立技术壁垒、占领产业高地的必由之路。

行业引领者深耕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储能设备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高安全以及更好的电网支撑和调节能力。

以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为例,500Ah+的大容量电芯、全液冷温控、5MWh+储能集成设备、组串式储能机柜、构网型储能等技术不断涌现,极大的推动了储能的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赋予储能技术的突破,例如在储能系统SOC和SOH上提升算法精度,在故障诊断等方面实现事前预警的主动安全,在电力市场上实现更优的运行策略。

技术创新需关注提升设备的“内功”,例如储能电池的静态数据类似的情况下,通过技术研发提升储能电池在寿命、效率、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指标。

技术创新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产业化失败概率,但工程化应用的技术创新应是务实的、实效的、且循序渐进的,而非别有用心的炒“概念式”的伪创新,部分技术尚未经过工程验证,即宣传出各类“炫目”的技术指标,而在工程应用阶段远远达不到宣传中的效果,甚至部分技术被证明并不具备工程化应用的能力,由此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资讯来源:中国储能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