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产业地理系列:广东,鹏程“万亿”!
据能源圈了解到,近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公开征求《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我省独立储能电站试行电费补偿机制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公告称,为支持独立储能电站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结合广东省当前实际情况,决定对广东省独立储能电站试行电费补偿机制,年度补偿标准统一为100元/千瓦(含税)。
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也为广东省新型储能发展按下加速键。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不仅工业基础雄厚,用电量也居全国前列,尤其是在工商业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电力消费市场。数据显示,广东是唯一全社会用电量超过8000亿千瓦时的省份,电网统调最高负荷1.45亿千瓦,居全国省级电网之首,其特点是峰谷差特别大,长期存在低谷调峰困难的问题。
同时,广东的峰谷电价差较大,为工商业储能提供了良好的套利空间。根据中电联《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广东储能平均利用率排名第一,达76%,远高于第二的56%。从这一点来看,广东也是当之无愧的储能产业建设第一大省。
储能产业顶层设计
自2023年以来,在广东省发布的所有新型储能产业政策当中,《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是最为关键的顶层设计蓝图。
2023年3月,《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外发布,率先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指导意见》提出,广东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GW;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GW的目标。
作为顶层设计,《指导意见》在确定新型储能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同时,还对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应用场景、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等快速响应,相继发布《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等专项配套政策,从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规划布局、应用场景等方面,构成落实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
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对地市引进新建新型储能产业重大项目,按政策予以投资奖励;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储能项目用地、环评、节能、用林审批;加大财政资金对锂离子储能电池材料、单体、系统、工艺、设备以及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
2023 年 6 月 5 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为促进广东省新型储能电站规模化有序发展,助力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若干措施》提出五个方面共二十五条具体措施。
其中提及要促进新型储能与新型基础设施共享融合发展,要推进新能源发电配建新型储能。按照分类实施的原则,2022 年以后新增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以及 2023 年 7 月 1 日以后新增并网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 1 小时配置新型储能,后续根据电力系统相关安全稳定标准要求、新能源实际并网规模等情况,调整新型储能配置容量;鼓励存量新能源发电项目按照上述原则配置新型储能。
明确可采用众筹共建(集群共享)、租赁或项目自建等方式落实储能配置,其中第一种方式由项目所在地市组织布局落实。配置新型储能电站投产时间应不晚于项目本体首次并网时间,原则上不跨地市配置。争取到2025 年,全省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建新型储能电站规模 100万千瓦以上,到 2027 年达到 200 万千瓦以上,“十五五”期末达到 300 万千瓦以上。
同时,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14个地市也积极响应,结合本市新型储能产业基础及发展定位,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对落地项目给予支持补贴,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指导方针。
至今,广东已经构建起全省“1部顶层设计+N项配套落实+N个地市响应”的新型储能产业政策体系,共同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250万千瓦、容量400千瓦时,新型储能电站平均运行系数、平均利用率居全国第一。
培育万亿储能产业集群
随着广东新型储能产业整体加速发展,广东各市也纷纷围绕储能展开了新一轮比拼。如广州市已集聚因湃电池、巨湾技研、南网科技、南网能源、鹏辉能源、智光电气、天赐材料、有道汽车等一批储能重点企业,主要围绕中游(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和下游(新型储能电站)领域布局,区域分布集中在黄埔区、南沙区、花都区、白云区和番禺区。
其中,黄埔区主要在储能系统集成和新型储能电站领域布局,南沙区主要在主要原材料(电池回收)和储能电池环节发力,花都区拟引进大型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白云区、番禺区主要在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电池制造和新型储电站领域布局。
加快推进储能产业集聚的还有广东惠州。据了解,惠州将加快建设先进储能产业、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推进谋划能源科技岛和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十四五”期间,惠州布局的在建(续建)和新开工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共计26宗,总投资约1674亿元。根据今年初出台的《惠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惠州对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提出更高目标:将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新能源电池产业体系。到2025年,消费电池产量超30亿只/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能超80GWh/年,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随着一批清洁能源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惠州有望成为大湾区“能源担当”。由惠州生产的电池终端产品就近直供终端企业如惠州TCL、龙旗、光弘以及广深莞等地企业,甚至还能借港出海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广东佛山也在新能源电池产业赛道上摩拳擦掌。目前佛山50家新型储能产业相关企业,主要生产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导电剂、动力电池以及开展电池回收。
据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新能源和节能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储能产业主要围绕电化学储能以及示范应用开展布局。其中,生产制造领域主要围绕储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开展。中游以信息技术及电池组装为主,加快形成具有佛山特色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下游领域主要以应用及回收为主,完善电池回收利用流程设计,开发高效回收的生产线设备,推动佛山本土品牌企业走出去。应用示范领域主要围绕发电侧、用户侧和电网侧布局储能项目。
产能投资与拟在建项目
能源圈注意到,近年来,佛山瑞浦兰钧、广州孚能科技、珠海埃克森新能源等15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纷纷在广东落地,其中包括总投资120亿元的宁德时代肇庆项目一阶段工程达产、二阶段工程动工建设,总投资135亿元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建成投产等。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广东共156个储能相关产业类项目更新了动态,包括新增备案、签约、开工、投产等项目,总规划年产能245.816GWh,计划总投资74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总计727.19亿元。
其中,储能系统集成项目53个,规划年产能83.916GWh,计划总投资196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48.05亿元;锂电池生产项目14个,规划年产能85GWh,计划总投资127.39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09.9亿元;电池和储能系统综合制造项目7个,规划年产能51GWh,计划总投资17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134亿元;电池回收生产制造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2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77亿元;液流电池生产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35.16亿元,达产后年产值50亿元;钠离子电池生产项目3个,规划年产能12.5GWh,计划总投资28.8亿元。此外,还有部分超级电容器、储充设备、热管理产品、光储设备、PCS等生产制造项目。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广东锂电池和储能系统集成相关生产制造项目新增投产已超过50GWh,达产后年产值超181亿元。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广东共新增备案了208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328亿元。
其中,产业类项目新增备案122个,规划年产能80GWh,计划总投资376亿元,达产后年产值114亿元。其中包括40个储能系统集成制造项目,规划年产能超30GWh,计划总投资119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30亿元;6个锂电池生产项目,规划年产能30GWh,达产后年产值45.6亿元;还有3个电池和系统集成综合制造项目,规划年产能5GWh,计划投资6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20亿元。钠离子电池生产项目2个,规划年产能4.5GWh,计划总投资8.8亿元;液流电池制造项目1个,计划投资1552.16万元。此外,光储设备、储充产品、移动储能设备、PCS、热管理产品等生产制造项目均新增了布局。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广东新增备案储能电站项目1964个,总规模达25.83GW/51.84GWh,计划总投资952亿元。其中,用户侧项目最多,达1805个,数量占比91.9%,规模1.615GW/3.35GWh,容量占比6.46%。电网侧项目新增备案规模最大,达24.01GW/48.274GWh,容量占比93.11%。电源侧新增备案11个,总规模208.356MW/219.186MWh。
2024年1-10月,在广东新增备案的1805个用户侧储能项目中,单独配置的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有1290个,数量占比71.47%,规模1.476GW/3.1GWh,容量占比92.49%,计划总投资51.6亿元,初始投资单价主要分布在1.15-1.59元/Wh区间内。
2024年1-10月,广东省储充/光储充项目新增备案多达450个,约占用户侧新增备案的,配储规模69.017MW/160.477MWh,计划投资超25.8亿元。分布式光伏配储项目新增备案55个,配储规模68.655MW/86.647MWh。此外,还有部分通信基站/数据中心配储项目、微电网、台区储能等完成备案。
可以说,广东储能产业正是中国正在打造的万亿级储能产业的缩影,无论是产业类项目还是储能电站项目,都体现了广东具备储能投资与建设的沃土。
广东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2.96GW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装机规模达到3GW。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广东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达2.96GW,“十四五”目标完成度已超过98%。
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显示,在新增装机方面,2024年1-10月,广东省共112个储能电站新增并网,装机规模为1.043GW/2.116GWh,总投资超38亿元。其中用户侧项目102个,数量占比91%,装机规模198.253MW/451.174MWh,容量占比21.32%。电网侧新增装机4个项目,总规模700MW/1400MWh,容量占比66.16%,总投资20.57亿元。电源侧新增6个并网项目,总规模145MW/265MWh。
在项目招投标方面,2024年1-10月,广东省共有84个储能电站项目发布了招标公告,招标需求达1.56GW/2.96GWh。采招落地项目共73个,计划新增总投资达62.965亿元,规模达2.38GW/4.19GWh,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汇宁时代江门(台山)储能电站项目,规模达1300MW/2600MWh,中电建江西电建和中能建广东院联合体以43.0523亿元的报价中标了该项目EPC总承包,折合单价1.66元/Wh。
在企业投融资方面,2024年1-10月,广东省储能相关企业共发生了60起融资事件,使得广东成为全国投融资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其中,储能系统集成企业融资9起,锂电池制造企业7起,固态电池研发制造企业5起,BMS生产企业4起。此外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能源运营等领域企业也有融资事件发生。在这60起融资事件中,有27起已披露融资金额,融资金额超27.186亿元,其中包括6起亿元级融资。
组建国家级储能创新中心
为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广东编制了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图,在锂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技术等7个重点方向,布局了一批旗舰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依托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下称“储能中心”)。
2023年11月,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获批组建。储能中心采用公司+联盟的发展方式,由广东省政府和南方电网牵头,联合13家新型储能材料、芯片、电池等上下游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围绕实施产业前沿及共性技术研发开展建设运营。
据储能中心联席总裁陈建福介绍,一方面,中心在新型储能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过程中,会重点关注成果向企业的转移转化,并以企业在市场端面临的实际技术难题为导向,提升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心也特别关注与企业联合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实证及首次商业化。
据了解,储能中心自落户广州以来,就已经吸引了北京卫蓝、东阳光、上海良信、珠海冠宇、西安迅湃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一批龙头企业入驻,一条从实验室到制造再到市场的新型储能产业链正加快形成。
此外,储能中心还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成员单位81家,覆盖新型储能领域超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并建立了10位院士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多方协作攻关”。在新型储能这个万亿级别的赛道上,广东奋力前行的底气越来越足。
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
为了解决规模化新能源与新型负荷大量接入、即插即用的问题,新型电力系统将会改变传统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的单向过程,形成“源-网-荷-储”的一体化循环过程,提高新能源发电消纳占比。在具体实施上,“源网荷储一体化”要求充分发挥负荷侧的调节能力,实现就地就近、灵活坚强发展,以及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市场预期。
“所以要强化政策引导,驱动产业发展。”南方电网公司新兴业务部副总经理郑意表示,应尽快出台广东新能源并网强配储能要求,进一步细化共享储能发展政策,积极推动电网替代型储能价格形成和疏导机制。持续优化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和实施细则,丰富交易品种,深挖储能价值。
郑意认为,广东应强化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各场景下的技术革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新型储能加快发展的良好创新氛围。加大先进储能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储能试验示范与试验检测基地,鼓励采用多种商业模式提升储能投资收益,构建合作共赢的良好创新生态。
而在易事特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看来,广东可聚焦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及换电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大力建设光储充换新能源基础设施及加大光储充换产业制造集群扶持;并基于高质量协同发展理念,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发展路径,打造以“绿色供能+绿色用能”为引擎驱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集成创新体系。
全国虚拟电厂的探索高地
在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中,广东将产业集聚区作为发展重点,大力鼓励工商业企业、产业园区等配建用户侧储能,并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
作为中国“最电动化”的城市,广东深圳拥有新能源汽车数量超100万辆,占全市汽车数量的四分之一强。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72.6%,这意味着深圳每100辆新上牌的汽车中,就有大约72辆新能源汽车。
以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基础,深圳已初步构建遍布全城的超充服务网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超充站670座,并计划2023年年底前累计建设1000座。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充电站(桩)用电量28.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5%,侧面反映出充电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4年底,建成技术全球领先、场景多元覆盖的超充设施服务体系,推进“电力充储放一张网”电力需求调配互动机制日趋成熟,加快形成企业、技术、场景等生态优势。
在建设超充站的同时,深圳也是国内虚拟电厂探索最为快速的城市之一,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便是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挂牌成立。基于能源AI大模型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虚拟电厂可以促进储能设施与电网之间的高效互动,增加储能产品市场化变现的途径。随着虚拟电厂政策与应用环境逐步成熟,“虚拟电厂+储能”的二位一体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主流。
目前深圳打造的虚拟电厂平台,截至2024年9月9日,已接入充电桩、楼宇空调、光伏等9类共计5.5万个可调负荷资源。今年5月15日,深圳开展大规模车网互动应用,由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发出精准削峰需求,全市1473辆新能源汽车分别通过“有序充电”“反向放电”进行响应,历时1个小时,涉及充电站500座,削峰规模达4389度,相当于548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现场参与的车主,每放1度电还可以获得一定收益。
据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池的储能潜力可达5000万度,预计最大可控负荷超300万千瓦,几乎相当于5台中型燃煤发电机组的体量,随着车网互动应用的成熟,将成为支撑电网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
如今,广东已为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建立了适应不同类别储能、涵盖不同交易品种的市场交易体系,市场化水平较高。未来几年,广东还将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机制,通过扩大现货电能量市场峰谷价差等方式,充分挖掘新型储能的经济性。
储能企业乘势而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广东储能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孕育出了比亚迪、华为数字能源、亿纬锂能等一大批全球知名的储能龙头企业。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国内现存17.4万家储能相关企业当中,广东现存2.36万家储能相关企业,其数量、占比均领先国内各省。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品牌首字母排序)
比亚迪储能
2008年,比亚迪(股票代码:002594)成立了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始涉足储能领域,并于2009年在深圳坪山区打造了储能示范项目。由于国外储能市场的成熟度和体量远大于国内,此前比亚迪储能业务的重心一直在海外市场。
2023年,比亚迪的储能业绩继续保持增长,已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家储、工商储和大储渗透,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8.4GWh,累计出货量超过40.4GWh。而在交流侧系统、直流侧系统、工商储、户储领域,比亚迪同样表现不俗。
华为数字能源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华为数字能源推出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引领储能系统架构创新,以“重构电压稳定、重构频率稳定,重构功角稳定”三大稳定重构,主动安全构网,大幅提升电网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在推动交通电动化方面,华为通过“源、网、荷、储、车”绿色协同发展,构筑电网友好型充电网,实现“车网电网互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推动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汽车电动化发展。其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华为光伏逆变器全球累计发货量突破445GW,储能全球累计发货量为20.5GWh。
禾望电气
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063)专注于新能源和电气传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风力发电产品、光伏发电产品、储能产品、制氢电源产品、电能质量产品、电气传动产品等,拥有完整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及监控系统的自主开发及研发实力与测试平台。
在储能领域,提供50kW~3.45MW储能变流器、5kW~12kW户用光储逆变器、1MW~6.9MW PCS升压一体机以及EMS、离网控制器等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微网等。
恒运储能
作为湾区重要国有能源骨干企业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广州恒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构建“研发+制造+投资”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专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储能应用场景打造、储能产品生产制造、能源项目投资管理等领域,致力打造成为国内集锂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储能产品制造、储能项目投资领域一流的综合运营服务商。
在产品自研方面,恒运储能通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设计,提升产品整体性能参数,并同步开发恒运自主品牌的5MWh集装箱储能系统以及工商业一体化柜,打造恒运储能制造业品牌,扩大恒运储能影响力,真正做到“以产促投”。在产品代工方面,储能公司投资建设的锂电池PACK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引入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PACK线体电芯到模组段自动化程度高达90%,引领行业自动化水平,也因此获得了储能行业多家头部企业的青睐。
华宝新能
华宝新能2011年成立于深圳,2015年开始打造便携式储能产品,以国际品牌“Jackery”迅速在国外火了起来,进入发展快车道,并且2022年9月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327)。华宝新能主要产品为不同场景和不同规格的便携储能、家庭储能及光伏产品,其中核心产品是便携储能设备。
2023年,华宝新能便携式储能产品收入18.88亿元,毛利率为39.54%,占公司整体收入的81.62%,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从市场分布来看,华宝新能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外,2023年国外收入21.11亿元,收入占比91.24%。
科士达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010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2518)。科士达深耕数据中心、光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等领域,匠心经营29载,已经成为行业领先的全能方案供应商。
在业务发展中,科士达基于产品方面,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更高系统效率、更低系统成本、高安全可靠性、光储融合、主动支撑电网等方面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工商业储能系统、户用储能系统、光储充系统、调峰调频系统、箱逆变一体化集成及 1500V 大功率逆变器产品等细分市场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科陆电子
科陆电子(股票代码:002121)自2009年涉足储能领域,是国内最早进入储能行业的企业之一,行业经验丰富,已布局和运营多个标杆项目。
2023年,随着美的集团成为控股股东,科陆电子在积极开拓国内储能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海外储能市场,在美国成立了子公司,积极拓展亚非拉储能市场。产能、产品以及技术方面,科陆电子也在不断发展,扩建宜春科陆储能基地以及新增投建顺德储能生产基地。
2023年,科陆完成约1.3GWh储能系统交付。宜春科陆储能基地顺利扩建,目前年产能约8GWh。此外,该公司在广东顺德投建储能生产基地,按照规划,项目达产后,顺德基地BESS产能预计可达到14GWh,PCS产能预计可达到5GW。
南网储能
南网储能(股票代码:600995)原名文山电力,2004年便以南方电网旗下子公司身份上市,主营业务为购售电、电力设计及配售电业务。
随着“双碳”的到来,南方电网公司对旗下上市公司文山电力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将全资子公司调峰调频公司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调峰水电等优质资产注入文山电力。2022年9月28日,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个主营抽水蓄能及新型储能业务的上市公司。
鹏辉能源
鹏辉能源(股票代码:300438)率先于2011年切入储能领域,亦是国内最早涉足储能的企业之一。目前,鹏辉能源储能业务主要覆盖发电侧及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通讯基站储能等,为多家全球知名品牌提供电芯、PACK、RACK 等产品。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鹏辉储能电池的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其中户储电池出货量居全球前二。目前,鹏辉能源已实施储能项目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及地区,100万套家用储能项目装机,并助力多个大规模光储项目并网,0事故安全运行的良好记录。
盛弘股份
盛弘股份(股票代码:300693)储能业务布局充分,已发展为公司最大业务单元。围绕电力电子核心能力,很早就开始培育储能业务。产品线上,在源网侧大储与工商业储能领域公司首创的多分支储能变流器,能够更大化利用电池,降低建设成本,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与效率。
在用户侧微电网领域,公司研发了光储一体机产品,集成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功能,满足中小型微电网的光储一体化应用。同时,公司产品已通过中、美、英、澳等多国电网认可,为海外市场开拓奠定基础。过去几年,公司储能业务伴随国内外大储、工商业储能的发展,快速发展为公司最大的业务单元。2023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56%,在总营收中占比34.32%。
欣旺达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创立于1997年,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300207),并于2022年成功发行GDR登陆瑞交所,是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领军企业,构建了3C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硬件、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第三方检测服务六大业务板块。
欣旺达于2008年开始正式布局电动汽车电池业务,以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电芯、模组、BMS和PACK)为产品核心,上游延伸到矿产原材料、电芯正负极材料等关键环节,下游延伸至电动汽车、储能电站、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产业,形成了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事业蓝图。
同时,利用公司锂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技术优势,专注于便携储能、家庭储能、网络能源、电力储能及智慧能源等领域,以满足客户多元化能源需求为宗旨,提供包括锂电池储能产品、多场景集成方案、能源投资运营等多类型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亿纬锂能
亿纬锂能(股票代码:300014)成立于2001年,产品应用在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于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历经23年快速发展,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平台公司,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能源互联网领域。
2023年,亿纬锂能实现动力电池出货量为28.08GWh,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6.29GWh。其储能业务增长强劲,有望成为新引擎,去年贡献了163亿元收入,同比增长73%。亿纬锂能当前已实现锂原电池连续8年销售额和出口额国内第1,储能电池2023年出货量排名位居全球第3,动力电池2023年国内出货位居全国前5。
易事特
作为能源变革的重要参与者,易事特(股票代码:300376)深耕储能行业,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领域。易事特储能走全栈自研路线,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已具备PACK、BMS、PCS、EMS等核心部件的全链条自研自产能力,储能业务涉及大储方面的强制配储、共享储能、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多个层面。
易事特在储能技术领域持续创新,推出了多种储能解决方案。如集中式液冷集装箱储能系统,该系统由液冷电池集装箱和集中式PCS升压一体机组成,具有经济高效、安全可靠、智能友好、灵活便捷的特点。
易事特还自主研发了组串式、集中式储能系统,以及基于浸没式液冷技术的工商业储能一体机,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易事特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如工业园区、商业服务、数据中心等场所,都能看到易事特储能系统的身影。
智光储能
智光电气(股票代码:002169)成立于1999年4月9日,总部位于广州。智光电气于2018年正式设立子公司智光储能,以开展储能业务。
作为全国最早研发级联高压直挂储能拓扑技术的企业,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台高压直挂储能PCS于2014年在南方电网深圳宝清储能电站正式投运。智光电气首创研发的级联型高压储能技术是全球电化学领域充放循环效率高于90%的唯一技术路线,单机功率可达25MW,由于单机功率大、占地小、效率高、构网能力强及总造价低等诸多特点,是构建大型储能电站十分优秀的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同步推出低压组串式储能PCS产品,以适应工商业储能场景快速发展的需求。
目前,智光级联型直接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已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国电投集团、三峡集团等众多大型央国企集团客户。2023年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联合智光电气共同研发成功的单机25MW等级35kV高压直挂储能系统于9月份顺利投产,设备稳定运行至今。
中城大有
中城大有成立于2016年5月,是中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其核心业务包括新能源(储能生态)产业、基础设施与党政文化建设产业、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产业三大板块。
起初人们对于中城大有的印象还停留在“这是一家建筑企业”的层面,但2023年下半年,该公司突然进军储能行业,并以“一鸣惊人”的姿态迅速出圈。
作为“出道”仅一年的行业新秀,已有多个地方政府和央国企代表到访中城大有及洽谈储能项目合作,还有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等一众行业头部企业的一系列签约和动辄百亿元的合作。根据此前中城大有公开的消息,计划在五年内投资600亿元,建成80个电网侧储能项目(总规模42GWh),3GWh工商业侧储能项目,共计45GWh。它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用户侧+电网侧”储能市场,推广“整县光储超充一体化”模式,方向和目标都很明确。
正浩创新
正浩创新,专注移动储能设备研发。便携储能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赛道,五家头部品牌占据了全球市场近60%的份额。在前五名中,有四家公司来自中国——华宝新能、正浩创新、德兰明海、安克创新,短短数年时间,正浩创新从0发展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登顶便携储能赛道第一梯队。
数据统计与制图:裴丽娟
资讯来源:中国储能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