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瞧不上”到80%消费者想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该国发生了什么?
据能源圈了解到,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不仅是汽车本身的嬗变,也有从产业到市场的一系列变革。
11月9日,路透社报道称,Stellantis与零跑的合资公司正在考虑使用位于德国的Stellantis工厂生产第二款纯电动汽车B10,而不是之前所传闻的Stellantis波兰工厂。波兰工厂依然按原计划生产双方合作的第一款电动汽车T03。
在这个领土面积略小于中国云南省,人口接近四川省的欧洲工业强国——德国,其电动化正在逐渐改变着方方面面。近日,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最高比例超80%的德国消费者愿意购买中国制造的纯电动汽车,而且有2/3德国消费者有意向购买中国汽车。这表明,德国汽车市场对于中国汽车而言依然潜力巨大。如果路透社的报道属实,这应该也是Stellantis与零跑的合资公司考虑在德国生产电动汽车的原因之一。
电动汽车接受度高
ADAC的报告表明,德国消费者反映,中国汽车不仅价格优惠,而且质量已经可以与知名品牌并驾齐驱。报告显示,83%的德国受访者表示,购买中国品牌汽车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优惠,55%的德国受访者认为是技术创新,37%德国消费者认为中国电动汽车设计具有吸引力。
年轻驾车群体对中国品牌汽车更有好感。74%的30-39岁的年轻人和72%的18-29岁的年轻人是构成希望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主要群体,但只有31%的70岁以上老人有这种意向。在纯电动汽车领域, 即使高端车爱好者也不排斥购置中国电动汽车,占比达到60%。
此外,ADAC的报告还表示,中国汽车在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最新的碰撞测试中,除两款车型外,所有车型均斩获“五星安全认证”。在测试新车安全性能,特别是汽车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P)正常功能的转弯测试中,候选测试车型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弱点。专家们还肯定了大部分中国汽车的材料质量、制造质量以及车身和内饰的专业工艺。
当然,中国汽车之所以希望进入德国市场,因为欧洲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德国又牢牢占据了高端燃油车市场,德国拥有的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等品牌在全球闻名。进入这一市场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市占率仍有待提高
尽管消费者的意向较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进入德国市场的中国汽车仍然不多。公开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中国汽车在德国市场的销量为6413辆,占德国乘用车市场的3.1%,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市占率为7.1%。
在德国市场的中国汽车销量中,沃尔沃的排名最高,居总销量榜的第13名,9月在德国的销量为4416辆,市占率为2.1%,这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德国人依然觉得这是瑞典的欧洲品牌。再就是上汽旗下的名爵(MG),因为其拥有英国血统,9月销量707辆,在德国的市场份额为0.3%。其他中国品牌在德国的销量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穆勒 (Hildegard Mller) 表示,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额关税令人费解,因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销售的汽车数量约为中国品牌在德国销量的100倍。
《柏林晨报》在社评中指出,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成功与其赢得的竞争优势有关,具体来说就是中国汽车强大的供应链,自己生产电池,较低的工资和能源成本。而德国汽车制造商却长期依赖于燃油车带来的商业成功,现在可提供的经济型电动汽车太少。
“面对汽车电动化这一值得开拓的市场空间,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中国车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积极参与这一市场的布局。”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森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出海”遭遇各种情况尽管是阻力,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机会,既能磨炼车企提高应对各类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能从中看到真正值得拓展的市场,正如德国汽车市场。
市场依然面临挑战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全球顶级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进入电动化时代,德国计划到2030年实现15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但今年上半年,德国电动汽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9%,至27.3674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为18.6%。显然,作为传统汽车强国的德国,在向汽车电动化转型中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则正在驶入全新的大航海时代,整车产品力和供应链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在引领全球。而且,欧洲的一些国家和一些车企越来越看好中国电动汽车。
今年5月,由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共同出资的合资公司正式宣布成立,持股比例分别为Stellantis集团占比51%和零跑占比49%,并由Stellantis集团主导国际市场运营。合资公司具备全面的内部研发能力,致力于电动汽车的开发与生产。6月,合资公司的首款小型电动汽车T03已在Stellantis位于波兰的组装工厂顺利下线。
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汽车品牌之所以觉得德国市场重要,是因为德国无论是汽车工业基础、道路基础设施、购买力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其中。德国的交通运输系统非常发达,德国高速公路总长度超过13000公里,是欧洲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之一,是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世界第四长的高速公路网。
客观来说,德国的劳动力成本较高。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劳动力成本为每小时41.30欧元,德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为每小时46欧元,高出欧盟平均水平(32欧元)约44%,排欧盟第四位,而且德国劳工福利好,假期多,且近年来工作时长越来越短,这些因素都推高了德国的制造和研发成本,也加速了汽车产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德国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和创新中心,德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深刻变革的新阶段。”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夏晓峰向记者表示,正因如此,中国车企有机会发挥自身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与德国企业合作实现共赢,近来的大众与小鹏等双方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呈现出向好的新趋势。
资讯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