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液流电池是理想长时储能技术

发布时间:2024-09-22 07:09    来源:中国能源报   关键词:

据能源圈了解到,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中太阳能和风能占比约5%,想要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太阳能和风能占比需超60%。整体而言,挑战很大。太阳能、风能具有间歇性、不稳定、不可控等特点,需要储能技术作为支撑。

长时储能是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在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在电源侧,当前政策要求,可再生能源并网需配置2—4小时储能,但随着风光电占比达到一定高度,特别是成为电力系统主导电源时,为了避免供电中断,理想储能时长应覆盖风光间歇周期——超过10小时,以保证电力安全供应;在电网侧,为风光电外送,我国已建成多条跨区域输电通道,但因发电侧功率波动、供需不匹配等原因,跨区域输电功率存在低谷期(大于6小时),需要储能时长超过低谷期的技术,以削峰填谷,提高电网利用率及输电能力;在用户侧,长时储能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用电成本,工商业低谷与峰段时长通常超过6小时,工商业用户为降低用电成本需要配置超过6小时的储能项目

理想储能技术应满足三大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可行、资源可及。安全是储能系统最基本的要求,经济可行才能让储能技术被社会接受。

流体电池储能体系,如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能量载体可流动,能量与功率解耦,具有储能时长灵活、扩容容易且选址方便特点,是理想的长时储能技术。

作为流体电池的一种,液流电池水系电解液具有本征安全,时长与规模配置灵活等优势,适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也可布置在建筑内。过去十几年,我国液流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全钒液流电池市场成熟度最高,但也面临着成本瓶颈。行业一直致力于提高电流密度和电解液利用率,我们通过电化学和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交叉的方法,使关键部件以及系统设计有所突破,新型液流电池电堆额定电流密度达400mA/cm2,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

资讯来源: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